[微风]毛主席访问苏联时,斯大林忧心忡忡地对大家说:“等我走了,你们没有人是毛泽东的对手。” 斯大林会说出这话,绝非心血来潮。与毛主席打交道期间,他深刻意识到,眼前这位中国领袖,和他见过的所有社会主义阵营领导人都不一样。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毛主席此次出访苏联,一方面是为斯大林祝寿,表达对这位社会主义阵营重要领导人的敬意;更关键的是,希望借助苏联的力量,推动新中国在经济、工业、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工作 。 斯大林对毛主席的到访,起初表现得十分热情,明确表态会尽力为中国提供帮助 。 然而,在与毛主席频繁接触的过程中,斯大林察觉到这位来自东方的领袖绝非易与之辈。毛主席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坚定与自信,让斯大林深感棘手。 就拿苏联与国民党政府后来商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来说,其中部分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对此,毛主席态度坚决、毫不含糊地指出,这些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必须重新谈判,旧条约中的不平等条款必须废除,新条约则必须建立在完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 斯大林以往习惯了他国领导人的顺从,面对毛主席这般强硬且坚定的态度,一时难以适应。在他看来,新中国急需苏联援助,在谈判桌上理应做出更多让步。但毛主席没有丝毫退缩,即便有求于人,也绝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半步。 有一次,斯大林试图在新条约的附加条款中,加入一些对苏联更为有利的内容,以巩固苏联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毛主席当场便严肃回应,如果不能秉持平等互利原则,那新条约宁可不签。 斯大林心里明白,毛主席绝非虚张声势。在日常相处中,苏联方面为展现 “老大哥” 的周全,安排了超规格礼仪待遇,毛主席却摆摆手说:“不必搞这些虚礼,有事直说,务实为好。” 他饮食偏爱家乡菜,住宿也不习惯奢华陈设,没有因身处苏联而迁就。 更让斯大林钦佩又忌惮的,是毛主席的眼界。当时苏联专家提出不少照搬苏联模式的建设建议,毛主席并未盲目听从,而是当即反问:“这办法符合中国国情吗?我们国情与苏联不同,必须调整。” 这种不盲目照搬、始终从本国根本利益出发的思维方式,让斯大林意识到,毛主席心中装着整个中国,绝非任人摆布之人。 斯大林一生见过太多趋炎附势之辈,习惯了他人言听计从。但毛主席不同,他尊重苏联经验,却不迷信;感激苏联帮助,却不依附。这种有求于人却不失风骨的态度,让斯大林由衷感叹:这样的人物,自己在世时还能应对,一旦离世,手下恐怕无人能敌其气场与智慧。 所以,他才忧心忡忡地对身边人说,等他走了,没人是毛泽东的对手。 参考资料:《历史的真迹:毛泽东两访莫斯科》
贫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地步?1946年1月,毛主席家的窗户坏了,请了一个50多岁
【2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