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为啥被打成这样?这次伊朗被打得这么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以色列太狠。 这场空袭让全世界看傻了眼。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F-35和F-15战机从约旦和伊拉克空域悄悄进入,挂载的精确制导炸弹直扑伊朗要害。 德黑兰的纳坦兹核设施被炸毁,地下离心机房彻底报废。革命卫队的导弹库,伪装成普通仓库,瞬间被炸成废墟。萨拉米和巴盖里所在的地下指挥中心被无人机直接命中,指挥链瞬间断裂。 更离谱的是,伊朗的S-300和自研Bavar-373防空系统完全哑火,雷达屏幕一片雪花,操作员手忙脚乱也抓不住目标。 为啥伊朗防空系统这么拉胯?表面看,伊朗的防空网装备不差,有俄制的S-300,还有自产的霍尔达德-3和Bavar-373,号称能拦F-35。 但实际上,这堆装备是拼凑出来的,俄制系统老旧,国产系统技术不成熟,数据链压根连不上。临场指挥靠电话和无线电,效率低得吓人。 以色列的电子战系统直接把伊朗雷达搞瞎,干扰信号让防空网成了聾病患者。更狠的是,以色列早就通过摩萨德拿到了伊朗防空网的技术数据,雷达波束、部署密度、盲区位置全被摸透,战机专门挑死角下手。 摩萨德的渗透才是这场惨败的根源。空袭前,摩萨德特工伪装成货车司机,把“长钉”导弹发射器运进德黑兰,藏在民用仓库里,远程遥控发射,直接瘫痪防空节点。 他们还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机制,拿到了伊朗核科学家的名单、设施坐标,甚至高层官员的出行规律。 空袭当天,摩萨德激活潜伏的无人机群,从伊朗境内起飞,直奔目标,伊朗情报部门毫无察觉。更可怕的是,摩萨德可能招募了伊朗内部的叛逃者,通过加密通信和无人机传递情报,连萨拉米的警卫换班时间都被捏在手里。 以色列的攻击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多年情报积累的成果。摩萨德通过卫星图像、叛逃者和持不同政见者,动态追踪伊朗高层的行踪。 国际核查机制成了情报金矿,科学家名单、研究小组地址、设施坐标全被套走。空袭前,美国通过第三国警告了伊朗,但伊朗军方没当回事,指挥中心照常运转,暴露出内部协调的混乱。 摩萨德的“透明人档案”让伊朗高层的行踪无处藏身,空袭精准到像开了挂。相比之下,伊朗的情报防御形同虚设,内部泄密严重,指挥系统反应迟钝。 这场“信息化斩首行动”让伊朗吃了大亏。6月13日,以色列动用了200多架战机,投下330多枚弹药,打击了100多个目标。 纳坦兹、伊斯法罕和福尔多核设施被重创,导弹库和革命卫队基地也被炸毁。摩萨德还动用了预先埋好的无人机和车载炸弹,精准清除核科学家和军方高层。 伊朗的防空网被电子战压制得抬不起头,指挥链被打断,核计划直接倒退十年。整个行动不到4小时,伊朗的战略威慑力被削得七零八落。 伊朗也不是没还手。6月14日凌晨,伊朗从西部基地发射了550多枚弹道导弹和1000多架自杀式无人机,扑向以色列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 爆炸声在以色列城市回荡,内瓦提姆空军基地燃起火光。但以色列的“箭”式反导系统和铁穹拦截了大部分导弹,实际损失远不如伊朗惨重。 伊朗的导弹数量虽多,但精准度差,难以撼动以色列的核心设施。相比之下,以色列的打击直接瘫痪了伊朗的核计划和指挥系统,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信息战的差距是这场冲突的命门。以色列靠电子战、情报渗透和远程打击,打造了一套体系化战争机器。摩萨德的情报网像手术刀,精准切割伊朗的要害。 反观伊朗,军种各自为战,防空网缺乏协调,指挥靠吼,情报被渗透得像筛子。空袭前,伊朗明明收到美国通过第三国的警告,却没调整部署,暴露出高层对情报的轻视。伊朗的强硬更多停留在嘴上,实际战斗力被以色列摸得一清二楚,成了活靶子。 伊朗的核计划被重创,80%的设施被毁,重建至少要几年。革命卫队损失了20多名将军,包括情报负责人和副手,指挥系统几乎瘫痪。 伊朗宣称要“历史性报复”,但导弹攻击的效果远不如预期。相比之下,以色列的空袭不仅摧毁了伊朗的军事能力,还让其内部士气低迷。伊朗处决了多名涉嫌泄密的间谍,试图止血,但情报安全的漏洞已经暴露无遗。
接上条,俄媒首次公布鞑靼斯坦阿拉布加经济特区的Geran-2巡飞弹生产线,也就是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