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春天,一份条约让整个北京城炸了锅,不仅要把伊犁九城的大半割让给沙俄,还要赔款500万卢布,允许俄国在新疆七处设立领事馆。[大侦探皮卡丘]
当时69岁的左宗棠看到条约内容后勃然大怒,这位刚刚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的铁血将军,在朝堂上痛斥这份条约如同“投骨于犬,骨尽而噬不止”。
他的愤怒不无道理,毕竟自己刚用六年时间收复的新疆,怎能拱手让人。
1871年,沙俄趁着阿古柏在新疆作乱的机会,派兵强占了伊犁地区,当时俄国外交大臣格尔斯还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清军能收复乌鲁木齐和玛纳斯,他们立即归还伊犁。
然而当左宗棠真的做到了这一切后,沙俄却开始耍赖,1876年秋,楚军势如破竹地收复了北疆各地,1878年初又连克喀什、和田等南疆重镇,彻底平定了阿古柏叛乱,可这时俄国人却改口说,条件变了。
沙俄的如意算盘原本是,清军根本没实力收复整个新疆,他们可以趁机永久占据伊犁这个战略要地。
谁料想这个湖南农家出身的老将军,竟然带着湖湘子弟兵在戈壁滩上创造了奇迹。
面对沙俄的背信弃义,清廷派出了镶黄旗贵族崇厚去谈判,这位大臣在谈判桌上的表现可以用“软弱”来形容,连随行翻译张德彝都在日记中记录,崇厚面对俄方威胁时显得很淡定,匆忙签下了这份屈辱条约。
消息传回国内,举朝震怒,翰林院编修张之洞连夜上奏折,痛斥俄国人的贪婪嘴脸。
就连上海的外国报纸都看不下去,俄国人用一袋土豆的价格就想买走亚洲最好的牧场。
左宗棠当然不会坐视不管,1880年5月,他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率军再度西征,武力收回伊犁,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将军甚至让人抬着棺材随军前进,以示决死的决心。
左宗棠的底气来自实力,经过几年经营,他在新疆建立了完善的军事体系,哈密一带的屯田每年能产粮四十万石,军队装备了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先进火炮,后勤保障充分。
重要的是,左宗棠推行的屯田戍边政策效果显著,十万军民在戈壁滩上开垦出连绵绿洲,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形成了稳固的防御体系,这让沙俄意识到,中国军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软柿子了。
1881年2月,当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重新坐在圣彼得堡的谈判桌前时,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此时左宗棠已经调集了90个营的兵力,分三路逼近伊犁,黑龙江方向也有清军陈兵边境。
中国军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军事优势,面对这种局面,沙俄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谈判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的结果让人满意,新签订的《中俄改订条约》虽然仍有不足,但硬是从沙俄手中夺回了伊犁九城和特克斯河谷等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赔款也从500万卢布减少到280万卢布。
这场外交胜利的背后,是左宗棠在千里之外陈兵的十万雄师,正如当时的报纸所说,沙俄在签约时的态度转变,完全是因为感受到了来自军事上的巨大压力。
今天的伊犁河谷依然能看到当年楚军种植的柳树,这些被称为“左公柳”的树木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国土是靠实力守护的,外交谈判的底气来自军事实力的支撑。
左宗棠用他的西征证明了一个道理,面对强敌的讹诈,只有以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利益。
这位湖南老农的儿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信源: 《清史稿·左宗棠传》 《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 曾纪泽《金轺筹笔》 俄国总参谋部《亚洲军事态势报告》(1880年) 《中俄改订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