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上点强度,关于娃哈哈大战的
因为我觉得几天下来大家根本没讨论到深水区
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浙江这样的民营经济创新地区来说,计划是计划,市场是市场,计划市场是计划市场
这是三个不一样的东西,但很多人并没意识到。
所以这两天娃哈哈风波,有讲宗家遗产大战的,有谈国资流失的,其实都片面了。
娃哈哈是特定时期特定产物,他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厂,经宗庆后多年经营后得来,这两者缺一不可,不能用前者否定后者,也不能用后者否定前者。
很多媒体只谈对错,却忽视了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实不是对错,现实要的是解决方案,
下面我会从现实角度让大家理解娃哈哈风波。
首先,娃哈哈最重要的资产,他的灵魂,是宗庆后本人。
宗庆后的妥协,是娃哈哈得以存在的基石。
其次,娃哈哈的所在地是浙江杭州,中国民营经济大本营,鸡毛换糖所在地。
敢为天下先,换个意思,就是敢去摸深水区的石头,敢去闯灰色地带,这是娃哈哈的时代背景。
为什么我要三番两次的强调浙江这个地区背景呢?
因为这涉及今天的关键,就是很多人熟悉的大国工匠叙事,在这里不占主导。
什么叫大国工匠叙事?
我们老领导辛辛苦苦几十年,把3个人的校办工厂带成市场百亿的国际巨头,但是不拿一针一线,只拿几百块工资,高风亮节。
我们总工默默无闻几十年,手比机器还精准,能够手焊航母,但也只拿几百块工资,一家五口住六十平宿舍,高山仰止。
这就叫大国工匠叙事。
贡献了超凡脱俗世界一流的技巧,却甘愿拿几百块工资挤几十平宿舍的回报
过去几十年,不论官方还是民间,这个叙事都占主导地位,什么身患癌症不下火线,孩子生病也要优先工作,都算这个思路。包括国外的保尔柯察金,切格瓦拉,也属于这个路子,放着古巴的部长不做,我要去南美森林里打游击,这就叫革命精神,就问你服气了没。
大部分人看到这种操作后基本都是五体投地,除了服气只有服气,所以工作特别好做。
宣传部门也喜欢推这样的榜样,因为特别有说服力,手搓核弹的大国工匠都只住小宿舍,你的困难还好意思抱怨吗?
但这个叙事在近些年遭遇了明显挑战,
首先是觉醒叙事的冲击,近些年女性这边觉醒叙事火力全开,所有媒体都表示女性一定要觉醒,要全力争取自己利益。于是宣传层面就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面,你一边告诉女性要觉醒要争取自己利益,一边告诉男性要奉献,要像过去的大国工匠一样,虽然有手搓核弹的本领,但要接受六十平宿舍的回报。
这个逻辑是如此爆炸,以至于你无法想象这两者是同一个时代的。
另一个是积极性问题,
大国工匠住六十平宿舍确实能作为表率,
但如果干到大国工匠都只能住六十平宿舍,那我还拼什么?
所以改开之后,这种只讲付出不谈回报的大国工匠叙事基本无法延续,民营企业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明显。
那么新的叙事叫什么呢?黑猫白猫
理解这个,你也就彻底理解娃哈哈问题的根本了
很多人说问题根本是国有资产流失,NONONO,你这个认知还不够根本
真正的关键是,黑猫白猫,
要讨论性质,那娃哈哈大头是国资,确实没争议
但关键是,我杭州缺你一个校办工厂吗?我浙江缺你一个企业吗?
你一个没多少营收的小企业,全给我又怎么样?我要的是有营收有就业有品牌示范作用的巨头!
所以宗庆后完成的如何呢?
娃哈哈带来税收了吗?带来了,带来就业了吗?带来了,带来品牌示范作用了吗?带来了
你就说有没有抓到老鼠吧
一分没赚还贪一个亿,罪大恶极
赚十亿拿一亿,功过相抵
赚一百亿拿十亿,我可以当看不见
而如果是改开那样的特定时期呢?搞不好都要算创新先锋了
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现实是,功确实是可以抵过的。
不求回报的大国工匠确实有,但你不能期望所有人做大国工匠那样的圣人,
只要你做大了蛋糕,有些问题就是能谈。刘跨越让高铁爆发增长,所以今天大家都说两句好,对吧?
只是这个话政治不正确,所以没人说,但你必须要理解世界的现实性
最典型的,娃哈哈兼并杭州罐头厂
按理说,这算国有资产流失吧?但现实是什么?
1991年杭州罐头厂确实有2000多名员工,产能确实也还完整,但产品没有竞争力,已经是亏损状态,亏额为2500万。政府给贷款给补贴,厂子肯定是能维持下去的,但问题是,政府也没钱咋办?要补贴到什么时候?你让2000员工大下岗?最后是官方找的娃哈哈提议合并。
所以有些人觉得翻旧账,你能翻我不能翻吗?
你说国有资产流失,我还说你甩包袱呢!
你不是要翻历史吗?那咱们谈谈当年国有大厂为什么干不下去呗,是工人的竞争力不够还是制度局限呢?
当年对此的定义是多赢,财政方面去了包袱,员工方面没有下岗,娃哈哈兼并后发展更快,特定时期特定办法,抓到老鼠差不多就行了
但这还没完,关键还在后面,宗庆后对于娃哈哈的特殊性应该也是深刻理解的
所以他掌控的娃哈哈走了一条特别特殊的路子
他没搞996那套,大部分员工(60%)反应,娃哈哈都是准时下班,有没有加班?有,但不多
他也搞福利分房,交社保,而且不是装样子,是真的分了不少
他承诺不开除员工,娃哈哈是大家庭,不搞35岁优化,事后大众反馈,好像也确实没开过
他还大量进行了捐款,甚至因为娃哈哈前身是上城区校办厂,而给杭州上城区教师发补贴。
宗庆后离去后大量杭州居民送花是有原因的,
他非常好的表演了一个国企大厂老厂长形象,如果不看股份分布~
私有制情况下,他可以让员工996,可以让员工加班,可以搞35岁优化,但他都没有,他掌控下的娃哈哈,除了股份性质,其他完完全全表现的就像一个国营企业。要知道到今天这个时候了,都没有人爆出娃哈哈社保优化这块的瓜,这个含金量是很高的。
所以我认为娃哈哈的灵魂,就是宗庆后的妥协,
他确实拿了,但他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企业发展了,就业提供了,员工得利了,
杭州国资没有发动可能也正是基于此,这方面我认为杭州应该是吸取了当年三水健力宝教训的。
三水健力宝的情况和娃哈哈几乎一样,国有工厂在企业家手里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的市场巨头,健力宝巅峰期也是横扫国内市场,最后三水当地从李经纬那里拿回了健力宝,得利了吗?没有,因为政府不善于经营,拿回来也只能卖掉,结果卖家也不擅长经营,最后无奈落幕。
国资收回企业,这里是存在一个悖论的,
当年国有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就是因为国有制不适应市场经营
所以企业家做大后,哪怕国企拿回来,也做不下去,你要能做好,当年哪还有大下岗什么事?
杭州国资和宗庆后应该是有一个默契的
你企业家把娃哈哈一路发展到今天,劳苦功高,我承认
我也不想来和你吵娃哈哈究竟姓资还是姓社
只要你经营的企业达到了目标就可以
事后来看宗庆后非常圆满的完成了目标,娃哈哈同时拥有私有制的积极性,和国有制的员工福利,还猛猛做慈善,堪称混合所有制榜样,
因此有人说杭州国资应该下场拿回娃哈哈,我觉得这一点肯定不会。
杭州国资不到万不得已,一定是不希望去翻旧账的,这真的是一个金子招牌,是真的可以吸引企业家的。
只要你好好经营交够税款,解决就业,满足员工福利,我可以创新到这个地步,绝对不会指手画脚,也不会争夺控制权。
今天有人说国资追溯娃哈哈20年资金流向,官方立刻辟谣应该也是因为这个,肯定是尽可能不翻旧账的。
这也是我认为宗大小姐不如老宗的原因,宗庆后把娃哈哈这个下蛋母鸡给了宗大小姐,把拿来的现金流给了其他孩子,这个分配其实算是非常标准的分法。拿产业的拿产业,拿现金流的拿先金流,想全都要,或者把自己当私营老板,这就是完全没理解娃哈哈本质。
娃哈哈的灵魂,就是妥协,就是走钢丝。他既有国有的一面,也有私有的一面。
尽管你是一个私营企业家,但在娃哈哈这个位置,你得表现的像一个国企老厂长。
股份层面你拿到了好处,所以你应该有企业家积极性,
经营层面国企有红利,所以你也应该提高员工福利
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
总结
混合所有制下,企业家的贡献是很难计算的,
一分不算是不可能的,2025年了还指望大家学大国工匠高风亮节,显然不实际。
但全算企业家的,也不合适,国资肯定是有作用的
所以这个算法就很考验人,一般情况下往往看表现
你要是和蔼可亲天天慈善,对员工对大众都好,那我也愿意当一回甩手掌柜
你要是拿出资本家一板一眼的算账,那我也要和你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