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是否正确?”当年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自己娶2房老婆、生8个孩子,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妾室还是自己女儿的同学,最终马寅初活到100岁才走,但他的观点却悄然改变了无数60、70、80甚至是90后的命运.….. 马寅初1882年出生在浙江嵊县一个酿酒家庭,家里排行老五,从小就对学习感兴趣,不想接手家业,舅舅支持他去上海教会中学念书,那时候接触西方知识。1903年考进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后官费留学美国,先在耶鲁大学拿经济学硕士,1910年转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获经济学和哲学双博士,论文讨论纽约财政管理,还被用作教材。回国后,他开始在北京大学教书,1916年任法科教授,主讲银行货币学,租住在石驸马大街。 1919年支持五四运动,当了教务长,1920年创办上海商业专科学校,推动经济教育。1923年是中国经济学会创始人,组织会议讨论国家经济问题。1930年代批评国民党政策,支持学生运动,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1942年获释。 1945到1949年住在香港,1949年后任政协特邀代表,1950年当浙江大学校长,1951到1960年北京大学校长,在校推动改革,受学生欢迎。他的生涯从留学到教育,再到政策参与,跨越多个时代,影响了中国经济学发展。 马寅初家庭生活受旧时代习俗影响大。1901年19岁时,父母安排娶张冠英,生下一个男孩但夭折了,之后生两个女儿,父母催促纳妾传香火,张冠英也默认。马寅初留学回国思想变了,起初拒绝,但家庭压力太大,1917年同意娶王仲贞。 王仲贞1904年生,新昌县人,年仅13岁,比马寅初小22岁,她小学时跟马寅初女儿马仰班同班,两人关系好,马仰班常在家提她聪明。王仲贞父母看中马寅初才学,很快就答应婚事。婚后王仲贞和张冠英相处和谐,一起管家务。 王仲贞生两儿三女,张冠英生了几个,总共马寅初有八个孩子,包括夭折的。最小的马本初1926年生,那时马寅初在北京大学教书。这些孩子在嵊县或北京长大,马寅初偶尔教他们识字。他的家庭模式在当时常见,但后来跟他主张控制人口对比,引起不少议论。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超6亿,马寅初开始关注增长率高的问题,他走访省份调查,三年后得出结论,人口增太快会影响资金积累和粮食供应。1957年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新人口论,主张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强调增殖率20‰以上会导致50年后达26亿,资源跟不上。 《新人口论》在人民日报发表,但当时社会信人多力量大,他的观点被批成马尔萨斯主义,怀疑社会主义。1958到1959年多家报刊发文批判,他坚持不改,1960年被撤北大校长职务,赋闲在家。即便这样,他还牵挂国家大事,坚持真理。 1979年中央肯定新人口论,恢复名誉,任命北大名誉校长,还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中国人口学会推他为名誉会长。他的理论推动计划生育成国策,从1982年写入宪法,实行40年,少生4亿人,缓解资源压力,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 但后期弊端显露,如老龄化、养老难、性别失衡,现在生育率低,国家推二孩三孩政策。他的观点改变了60后到90后命运,许多人成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简单,但面临养老负担。 数据不完全统计,少生4亿,促进发展。但缺点也多,老龄化加速,现在老人比例高,劳动力短缺,养老体系压力大。性别比失衡,重男轻女导致女婴少,社会问题多。独生子女家庭风险高,一家就一个孩子,意外或养老成难题。 进入21世纪,生育率跌到1.3以下,国家2013年单独二孩,2016年全面二孩,2021年三孩,还配支持措施如延长产假、减税。但响应不高,许多年轻人不愿生,成本高、工作忙。政策调整反映时代变,从限制到鼓励,平衡人口与发展。 马寅初活到100岁,1982年在北京因心脏肺病去世,他的理论虽争议大,但贡献实打实。计划生育是否正确,得看当时背景,那时人口暴增,资源紧,控制有必要,避免饥荒和贫困。但现在看,过度控制带来老龄危机,影响长远。 你对计划生育有啥看法?马寅初观点对不对?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或观点,大家一起讨论。
“计划生育是否正确?”当年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自己娶2房老婆、生8个孩子,更令
历史脑洞
2025-07-21 05:19: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