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欧盟,造船不行,航天不行,互联网不行,人工智能不行,无人机不行,机器人也不行,就连造车也不行了。俄乌这一战彻底终结了欧盟的巨婴式繁荣,而这头由中美俄三方,共同养的一头大肥猪,接下来或许就该到了分猪肉的时候了。 您这话说得有点糙,但里头的道道儿确实值得掰开揉碎了聊。欧盟现在确实面临不少坎儿,但要说 “啥都不行” 可就偏颇了。就拿造船业来说,欧洲人玩的是高端局 —— 西班牙纳万蒂亚造船厂给沙特造的 5 艘多任务战舰,单艘造价就超过 10 亿欧元,印度尼西亚宁可舍近求远,花 11.8 亿欧元找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造巡逻舰,图的就是欧洲人在模块化设计和隐身技术上的硬功夫。航天领域,虽然 Ariane 火箭被 SpaceX 压得有点喘不过气,但欧盟搞的 “未来空中作战系统” 项目,把第六代战机、忠诚僚机和无人机蜂群整合成一个作战云体系,这可是连美国都在盯着的技术方向。 您说欧盟是 “中美俄养的肥猪”,这事儿得从根儿上捋。二战后欧洲被打残了,美国为了防苏联,掏出马歇尔计划给欧洲输血,还通过北约当 “保安”,让欧洲人能安心搞经济。那时候欧洲人把工厂开起来,美国大兵在前线扛枪,这才有了 “黄金三十年”。中国加入 WTO 后,欧洲人发现中国市场比美国还能 “吞货”——2024 年中欧贸易额突破 8000 亿欧元,光德国大众在中国就卖了 300 万辆车,赚的钱回头就砸进保时捷电动跑车的研发里。俄罗斯更直接,冷战时用 “经互会” 体系给东欧供低价石油,2021 年欧盟 40% 的天然气还得靠俄罗斯管道送,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的厂子,烧的全是西伯利亚的便宜气。 俄乌战争这事儿,把欧洲人 “巨婴式繁荣” 的底裤扒了个干净。美国嘴上喊着 “保卫欧洲”,转身就把液化天然气价格炒到战前的 3 倍,2024 年光卖气就从欧洲兜里掏走 2800 亿美元。更绝的是,美国逼着欧洲买高价武器,德国去年军费涨到 GDP 的 2.5%,结果 60% 的订单都给了洛克希德・马丁,自家莱茵金属的坦克生产线反而吃不饱。俄罗斯断了天然气后,欧洲工业电价涨到每千瓦时 40.92 欧分,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被迫关停本土高炉,跑到印度建厂子。中国这边呢,比亚迪在匈牙利建的电动车厂年产 15 万辆,直接把大众 ID.3 的市场份额压下去 12 个百分点,气得德国财长直嚷嚷要 “对华反补贴调查”。 但欧洲人也不是吃素的。您看他们搞的 “下一代战舰” 项目,200 亿欧元砸下去,要求战舰能兼容无人机群、激光炮和电磁轨道炮,每年还得升级武器系统,这摆明了是要在智能海战里抢先手。汽车领域,大众集团把保时捷独立上市,套现 200 亿欧元全投进 SSP 纯电平台研发,目标是 2026 年让续航 1000 公里的电动车成本比特斯拉 Model 3 低 20%。最绝的是欧盟的 “碳关税”,从 2026 年起,进口钢铁、水泥都得按欧盟标准交碳钱,这招既能逼中国企业买欧洲的碳捕捉技术,又能给自己绿色转型回血。 现在的欧洲就像被架在火上烤的鸭子 —— 美国要抽走安全保护伞,中国在产业链上游卡脖子,俄罗斯断了能源奶妈。但您别忘了,欧洲人祖上可是玩殖民扩张起家的,骨子里就有 “绝地求生” 的狠劲。德国巴斯夫把湛江化工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化工综合体,用中国的低成本对冲欧洲的高电价;法国空客在天津建 A320neo 生产线,直接吃掉中国市场 30% 的订单;更绝的是荷兰 ASML,把光刻机零部件拆开让全球 4000 家供应商做,自己攥着 EUV 光源和双工件台这俩核心,就算美国施压也能把货卖给中国。 说白了,欧盟现在的困境不是 “被中美俄养肥了要分肉”,而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丢了先手。美国用安全绑架欧洲经济,中国用市场倒逼欧洲技术转让,俄罗斯用能源断供逼着欧洲转型。但欧洲人也在找活路 —— 他们把 “战略自主” 喊得震天响,2025 年砸 8000 亿欧元搞军工整合,目标是让欧洲造的武器占成员国采购量的 65%;同时用 “数字市场法案” 卡谷歌、Meta 的脖子,逼着这些美国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欧洲,变相培养本土互联网企业。这场博弈的结局还早着呢,欧洲人要是能把绿色技术和数字主权捏成拳头,说不定还能再当几十年 “富国俱乐部”;要是继续被美国牵着鼻子走,那可真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了。
今天的欧盟,造船不行,航天不行,互联网不行,人工智能不行,无人机不行,机器人也不
探修説
2025-07-21 16:15: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