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兰议会今天投票否决了总统莱希提出的"给省长更多权力"的改革方案,议员们认

物规硬核 2025-07-23 01:03:40

伊朗伊斯兰议会今天投票否决了总统莱希提出的"给省长更多权力"的改革方案,议员们认为,这个计划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这个结果不仅让莱希总统的改革受挫,也反映出伊朗政治中"中央管还是地方管"的老难题。   莱希总统这次提出的改革,说白了就是想给地方官员"松绑",按照他的想法,各省省长在修路、扶持小企业这些具体事务上,可以自己拿主意,不用事事都向首都请示。   总统府的解释很实在:伊朗有31个省,8000万人口,现在啥事都要中央批,太耽误事,比如东南部的俾路支斯坦省,常年因为缺水跟中央扯皮,边境走私问题也因为地方没实权,越管越乱。   支持改革的媒体说得更直白:"难道修个下水道也要等德黑兰批准?"不过仔细看方案就会发现,关键权力,比如军队、外交、石油,中央一点都没放,就这样,议会还是没通过。   议会的反对声音主要来自保守派,他们的担忧很明确:今天给省长放权,明天可能就管不住了。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伊朗历史上吃过亏:80年代库尔德地区闹过自治,2017年油价抗议时,有些地方政府被指"不作为",更关键的是,伊朗革命卫队在各地都有势力,如果省长权力大了,可能影响他们的利益。   一位德黑兰大学教授分析说:"有些议员怕放权后,地方和革命卫队会抢着批项目,那样更乱。"   这次失败对莱希是个打击,他上台时说要搞"智能政府",但三年来越改越难,去年取消面粉补贴引发抗议后,地方官员就抱怨:"中央做的决定,黑锅却要我们背,"现在想放权又被拒,地方官员恐怕更没干劲了。   目前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还没表态,有观察家认为,莱希可能会换个方式,先在几个省试点,但明年就要大选了,时间可能不够。   伊朗这场争论,表面看是"权力该不该下放",实际暴露的是这个国家治理的深层矛盾。   第一,安全永远排第一,议会否决时五次提到"国家安全",却没人讨论放权能不能解决地方的实际困难,这种思维源自伊朗长期被制裁的处境,但过度集中反而让政府效率越来越低,2023年全球治理排名,伊朗政府效能排第148位,比战乱的也门还低。   第二,多民族国家的管理难题,伊朗40%人口是少数民族,像俾路支人、阿拉伯人一直觉得被忽视,2019年就有市长因为用方言讲话被撤职,莱希这次虽然没提民族自治,但保守派怕一开口子就收不住。   第三,技术派和保守派的拉锯战,支持放权的大多是留学过的经济官员,反对的则是强调"伊斯兰体制不能分割"的传统派,这有点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争论,只是伊朗的"红线"画得更严。   说到底,管得太死会僵化,放得太开又怕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引用古话:"地方有冤情是中央的耻辱",但怎么解决?可能需要比莱希提案更大胆的尝试,就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省长说的:"我们不想要联邦制,但至少该让我们决定本省公路的限速吧?"

0 阅读:41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