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尽力了,为了不让美国爆发危机把全世界都拖下水,我们在美国第1轮降息时,同

天天纪闻 2025-07-23 10:09:34

我们已经尽力了,为了不让美国爆发危机把全世界都拖下水,我们在美国第1轮降息时,同步也进行了降息,维持了中美之间的利差。同时在汇率层面,从去年以来,人民币的表现也一直偏弱。 美国在2024年9月启动首轮降息后,中国在2025年5月同步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0个基点,1年期LPR降至3%,5年期以上LPR降至3.5%。 这一动作背后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深度联动,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利率工具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方向。当美联储降息时,美元资产收益率下降,若中国维持原利率不变,中美利差扩大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推高人民币汇率并加剧美国资本外流压力。 中国选择同步降息,使得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从2022年初的120基点收窄至2025年5月的-274基点,这种利差倒挂状态有效抑制了套利资金从美国回流的冲动。 从汇率层面看,人民币自2022年以来持续面临贬值压力。2025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7.2元附近,较2022年初贬值超过11%。这种偏弱表现并非单纯由市场供求决定,而是多重政策目标的综合结果。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中美利差倒挂直接导致人民币远期汇率出现深度贴水,2024年7月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远期点位达到-3038基点,年化成本约4%。这种贴水结构使得企业远期结汇价格低于即期汇率,客观上增加了资本外流的成本,从而减少资金从美国回流的动力。 压低国内资产价格估值预期是另一重要维度。中国通过同步降息和汇率调控,形成了“低利率+弱汇率”的政策组合。2025年5月,商业银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1年期定存利率首次降至0.95%,这种 负债端成本的下降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但也压低了居民储蓄和企业投资的收益预期。 2025年上半年,企业套期保值率提升至30%,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同步上升,显示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增强。同时,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29万亿美元,通过多元化配置黄金和战略物资储备,增强了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这种政策协同在国际层面产生了显著外溢效应。美联储在2024年9月启动降息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8%回落至4.4%,美元指数从109跌至97,显示市场对美元资产的避险需求下降。 中国通过维持中美利差和汇率稳定,客观上为美国降息创造了更宽松的外部环境,有助于缓解其债务压力。2024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升至13.2%,中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债抛售压力,为其金融软着陆争取了时间。 然而,这种政策组合也面临现实挑战。2025年5月,中资美元债余额达6346亿美元,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剧了企业再融资成本。同时,国内资产价格调整可能引发局部金融风险,如部分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2.5%以上。 为应对这些压力,中国正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截至2023年9月已帮助近10万家涉外企业获得融资超2900亿美元,通过结构性工具缓解实体企业压力。 从长期看,这种政策协同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多重因素。美联储降息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2025年6月点阵图显示内部对降息幅度的分歧加大,若美国通胀反复导致降息节奏放缓,可能迫使中国调整政策空间。 此外,人民币汇率偏弱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关注,2024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升至14.7%,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需动态平衡。中国正通过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探索更安全的外汇管理模式,截至2023年9月累计办理试点业务1406亿美元,为政策调整预留缓冲空间。 综合来看,中国在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中采取的“同步降息+汇率管理+资产价格引导”策略,本质上是在内外平衡中寻求最优解。这种政策选择既考虑了美国金融稳定的外部需求,更立足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逻辑。 未来,随着中俄朝经济走廊等区域合作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化,这种政策协同的空间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但核心仍在于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和政策工具的精准运用。

0 阅读:21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