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谁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新一军位列第一实至名归

国民党“五大主力”孰强孰弱,一直众说纷纭。评价一支部队,无外乎三大维度:对外战绩的辉煌程度、部队装备与训练的现代化水平,

国民党“五大主力”孰强孰弱,一直众说纷纭。评价一支部队,无外乎三大维度:对外战绩的辉煌程度、部队装备与训练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其最终的战场结局。若以此综合衡量,新1军位列榜首,可谓实至名归。

第一名:新1军——"天下第一军"的征程

新1军前身为新38师,在入缅作战期间,新38师在仁安羌大捷中以少胜多,解救被围英军,声名大振。此战新38师113团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击溃日军数千人,显示了其极其强大的战斗力。1943年新38师整编成新1军并在印度换装美式装备,参与缅北反攻。

在胡康河谷与孟拱河谷的反攻中,新1军对日军素有“丛林战之王”的第18师团实现了毁灭性打击,毙伤日军逾万,其战力之强、战果之丰,被誉为驻印军“双子星”之一。解放战争初期,新1军凭借超然的火力与兵员素质,在四平之战中确实让东北民主联军遭受重大挫折,但其最终在辽西的覆灭,更多是源于全局性指挥失灵与士气溃散,而非单兵战力的衰落

第二名:新6军——印缅战场的"中国虎"

新6军与新1军同出一脉,堪称驻印军的“双子星”。其在缅北的反攻中,以迂回穿插、战术灵活著称,是蒋介石盛赞的“中国虎”。解放战争初期和新1军一起被调往东北,一度所向披靡。后于1948年辽沈战役中,随廖耀湘兵团西进解锦州之围,在黑山、大虎山地区遭解放军顽强阻击及分割包围,和新1军一起全军覆没。

第三名:第5军——"铁马雄师"的荣光与沉寂

抗日战争时期,第5军在昆仑关战役重创日军"钢军"第5师团,击毙21旅团长中村正雄,一举天下扬名。后来其作为中国远征军一部入缅作战,其下属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200师也遭受到了重创。

解放战争中,第5军主要在华东、中原战场作战。在淮海战役中,第5军隶属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大势已去之后,第5军在徐州撤退途中被解放军包围于陈官庄,在被围困40余天后,于1949年1月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作为国民党军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军,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军“钢军”第五师团,打出了国威。然而,从缅甸野人山的炼狱到淮海战场陈官庄的覆灭,第五军的征程始终伴随着一曲装备精锐却难挽大局的悲壮挽歌。

第四名:整编第74师(第74军)——"抗日铁军"与"御林军"

第74军于1937年9月在浙江组建。抗日战争期间,几乎参与了华中所有硬仗,战功彪炳。在上高会战后获赠"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常德会战中,74军下属的第57师8000官兵死守常德16天,仅百余人幸存。成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铁军。1946年74军被改编为整编第74师,全副美械,担任南京警备,被称为"御林军"。

解放战争时期,整编74师奉命进攻山东解放区,在涟水之战和临沂之战整编74师被虚假的胜利所迷糊,做出了孤军深入的决策,最后在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五个主力纵队合围,激战三昼夜后全军覆没。

第五名:第18军——历史悠久的"土木系"支柱第18军成立于1930年,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的部队,为陈诚"土木系"的起家资本和嫡系部队。抗日战争时期,18军参与了淞沪会战。在淞沪战场最残酷的罗店争夺战中,18军为了守住罗店,保护国军几十万大军的侧翼,阵亡过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18军死守石牌,粉碎日军进攻重庆计划,此战18军损失也逾万人。解放战争期间,18军被改编为整编第11师。在淮海战役中,其隶属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被解放军包围并全歼,成为了国民党政府终结的前奏。

纵观“五大主力”的兴衰,无不印证着一个道理:一支部队的命运,终究与它所服务的政权的性质、民心向背和历史大势紧密相连。它们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立下的功勋,值得铭记;它们在内战中的覆灭,亦引人深思。

那么,在您心中,五大主力究竟应该如何排名?谁才是您心目中的第一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评论列表

华灯初上
华灯初上 3
2025-10-28 11:01
关键还是看将领。杜聿明、王耀武、孙立人、廖耀湘、胡琏确实打仗厉害。国军里有些实力的还有白崇禧、薛岳、卫立煌、傅作义、胡宗南、宋希濂、陈明仁、黄百韬、刘玉章。甚至范汉杰、阙汉骞也还可以。
风残月
风残月 1
2025-10-28 13:02
新一军新六军最强,因为在在印度换装时是完全按照美军标准配置的。后来果党的美械军只是装备了美械,重火力差的很。基本都是美军一个军的武器装备果党三个军。所以实际上新一军新六军里一个师的装备就相当于74军18军一个军。
风雨
风雨 1
2025-10-28 20:02
要说战斗力,还得是王耀武的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