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强盗看了都甘拜下风!”吉林,一女子将九成新的75寸电视进行回收,当看到成交页面上的35元时,女子以为是验收费用,可没成想是平台的回收价格,女子无法接受,想要终止交易,但客服的回答却大跌眼界!网友:这哪是回收,简直就是明抢!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75寸九成新电视“一键回收”后只收到35元!订单还无法撤销,咋回事? 处理家里的旧物,本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尤其是那些用了不久、保养如新的大件家电,回收不仅能给家里腾出空间,还能回点本,听起来的确很美。然而,这份期待一旦遇上现实,有时却会有着让人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最近,李女士处理一台75寸大电视的经历,就结结实实地给许多人上了一课。她这台电视两三年前花大几千购入,平时爱护有加,外观九成新,功能完好。因为要换新,她便在一家常用的知名回收平台下了单。看到平台“200-300元”的预估价,她觉得挺合理,心里也满意。 不久回收人员就上了门,他们像模像样地检查了外观、测试了功能,一切都很顺利。谁知,当工作人员拿出手机,展示最后的成交价时,李女士看见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数字:35元。她的第一反应是,这应该是上门检测的手续费吧?可工作人员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她彻底愣住了:“这35元,就是回收价。” 一台几乎全新的75寸大电视,只值35块钱?这比当废品卖给收破烂的还要离谱。李女士当即表示无法接受,要求取消交易。可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她联系平台客服,对方却慢悠悠地表示,订单已经进入回收流程,现在取消可以,但李女士可能需要支付50元的“违约金”。这下,李女士彻底想不通了,自己卖个东西,怎么反倒要倒贴钱了?这哪是回收,分明就是强买强卖。 面对李女士的质疑和汹涌的网络舆论,平台的回应却前后矛盾,漏洞百出。起初,他们声称自己是“环保公益回收”,旧家电收来当天就送去拆解报废,所以价格自然不高。这番说辞听起来,倒也像是为环保事业做了牺牲。 然而,随着事件发酵,平台的说法又变了。他们改口称,线上价格只是“预估”,最终成交价要由上门师傅根据实物“二次估价”来定。并且,如果用户不满意价格,完全可以当场取消订单,平台绝不强制。这番解释,与之前客服口中的“违约金”说法南辕北辙,也让平台的公信力碎了一地。 媒体的进一步调查,揭开了更深的猫腻。原来,所谓的“高价预估”不过是引流的诱饵,先把消费者吸引过来再说。更讽刺的是,许多号称被“环保拆解”的旧家电,压根没进拆解厂,而是被平台翻新后,摇身一变成了二手商品,在市场上高价出售,从中牟取暴利。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经,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把所谓的“环保”当成了幌子。 李女士的遭遇在网上传开后,立刻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知一些行情的网友说,像李女士这台75寸电视,正规回收企业通常能给到150至200元,即便是按废铁处理,也能值80元左右。这些线上平台之所以敢把价格压得如此之低,说到底,就是抓住了普通人对旧家电行情不了解的信息差,然后狠宰一笔。 更多网友则是纷纷感叹:“这哪是回收,分明是明抢!现在这35块钱连个电视遥控器都买不到吧?”不少人也分享出自己的类似经历,控诉现在的平台套路太深。 最终,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平台选择了妥协,同意李女士“免费取消订单”。风波看似平息,但它给所有人的警钟却敲得响亮:处理旧物,千万别只图方便,更别轻信那些动听的“预估价”,因为那很可能只是个漂亮的“障眼法”。 这件事提醒我们,在选择回收渠道时,务必要货比三家,提前了解市场行情。尽量选择有政府背景或口碑好的正规回收企业,对那些服务条款里藏着“违约金”猫腻的平台,更要擦亮眼睛。万一真的遇到不公,也不必忍气吞声,保存好证据,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像李女士一样诉诸媒体,都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方式。 说到底,这起“35元回收电视”事件,暴露的是当前旧物回收行业普遍存在的乱象:信息不透明、定价随意、监管缺失。一个健康的循环经济,需要一个公平、透明的回收市场。这既有赖于监管部门出手规范,为行业立下规矩,也需要我们每个消费者多长个心眼,不给那些投机取巧的平台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旧物才能真正变废为宝,而不是沦为某些商家牟利的工具。
[月亮]“强盗看了都甘拜下风!”吉林,一女子将九成新的75寸电视进行回收,当看到
冰枫看历史
2025-07-28 15:31: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