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必须严惩!一对母子来上海看病,打车4公里去医院,可没想到,司机一路上都在

冰枫看历史 2025-07-28 18:31:10

[月亮]必须严惩!一对母子来上海看病,打车4公里去医院,可没想到,司机一路上都在骂骂咧咧,甚至还故意上高架绕远路,当母亲准备拍下他的证件时,司机在高架桥上直接要求他们“滚下去”,而当时外面的气温接近40度!相关部门回应:已处罚,停运7天! 信源:光明网——母子看病打车,遭司机绕路辱骂“滚下车”!官方:停运 最近,上海一则网约车司机高架抛客的新闻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事件的本身已足够恶劣,但后续“停运七天外加岗中培训”的处理结果,更是让人火大。许多网友觉得,这种处罚和带薪休假几乎没区别,根本无法震慑人心。大家普遍认为,对这种性质的行为,就该永久吊销从业资格。 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上海法院的一个判例:一名司机因绕路被判欺诈,赔偿乘客五百元。两相对比,这次的司机不仅绕路、辱骂乘客,甚至还将生病的孩子和母亲直接扔在高温高架上,行为恶劣得多,行政处罚却轻描淡写。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我们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成本,是不是太低了?这已不单是一个案例,更拷问着整个出行行业的职业底线和我们这座城市的治理温度。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中,从杭州赶来的宋女士,正抱着持续发烧的儿子,急匆匆地从上海南站下车,准备到4公里外的复旦一附院的儿科诊室给孩子看病。宋女士一早就预约上了一个权威的医生,时间将近,为了能孩子能早点看上病,宋女士选择了打网约车前往。 然而本就是一段十来分钟的行程,没想到司机一听脸色就立刻就变了,嘴里开始嘟囔,还用语音跟同行抱怨:“真倒霉,又拉个短单,这能挣几个钱?”言语中的不满,很快升级为露骨的辱骂,他冲着宋女士和孩子吼:“穷鬼就别打车,这点路还打车!”不堪入耳的脏话,把本就生病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宋女士强忍怒火,只想尽快到医院,可她发现,司机并没按导航走地面,反而擅自开上了高架。 “师傅,你怎么上高架了?导航不是走地面吗?”宋女士的质疑,彻底点燃了司机的怒火。他非但没有半点愧疚,反而吼了回去:“我怎么走用你教?我是司机还是你是司机?” 宋女士认为这个司机已经侵犯到了自己的权益,就机智地想拍下司机的工作证,没想到司机看到她这个意图更加愤怒了,他猛地在高架桥上踩下刹车,大声呵斥:“你们给我滚下车,今天这趟我不拉了!赶紧滚!” 就这样,宋女士抱着生病的孩子,在近40度的炙烤下被司机硬生生地赶下了车。母子俩无助地站在高架路边,暴晒了近二十分钟,才拦到另一辆出租车赶往医院。事后,宋女士的丈夫朱先生愤慨不已,立刻向12345市民热线投诉,并把事情捅给了媒体。 这起事件,早已超出了普通的服务态度问题。它暴露的是部分从业者在利益驱动下,对职业道德乃至人道底线的彻底漠视。“短途不赚钱”的心理,催生了拒载、绕路、甩客等行业顽疾,而将一对走投无路的母子扔在险境,则是这种冷漠的极端表现。出行行业是城市的流动窗口,每一次恶劣的体验,都在侵蚀着乘客的权益,也损害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如果每次对极端违规行为的处罚总是隔靴搔痒,又如何让潜在的违规者有所忌惮?如何让大家放心地出行,安心地到陌生的城市里办事情呢?所以说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日常监管,刻不容缓。 进一步看,网约车平台和出租车公司作为责任主体,不能只在事后道歉了事。它们必须承担起真正的管理责任,通过更严格的准入、更有效的职业道德培训和更合理的激励机制,去引导和约束司机的行为。而作为乘客,遇到不公时也应当保留证据,勇敢维权。无论是向平台、管理部门投诉,还是诉诸媒体,每一次有效的监督,都在推动整个行业向好发展。 我们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一个契机,推动制度完善、行业自律与公众监督形成合力。毕竟,谁又能保证,下一个在高温下无助等待的,不是自己和家人?

0 阅读:0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