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多久看喝酒就知道?寿命短的人,喝酒一般有这6个特征:
很多人觉得,少喝点没事,甚至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医讲:“酒为湿热之品,少饮能行气血,多饮则伤肝脾。”什么意思?少量喝酒,确实能促进气血流通,但喝多了,湿热堆积,最先伤的就是肝和脾胃。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这两样功能一受损,全身气血运行就乱了,各种毛病跟着来。
那怎么判断喝酒是不是在“减寿”?老刘发现寿命短的人,喝酒往往有这6个特征,看看你占了几条?
喝酒后脸红,但以为“能喝”
很多人一喝酒就脸红,觉得这是“能喝”的表现,其实恰恰相反。
脸红是因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ALDH2),酒精代谢到乙醛这一步就卡住了,乙醛堆积,血管扩张,脸就红了。乙醛是一级致癌物,长期堆积,肝癌、胃癌风险大增。所以,喝酒脸红的人,反而最不该喝。
空腹喝酒,还觉得“喝得爽”
酒桌上常见有人空腹猛灌,觉得这样“上头快、喝得爽”。可酒精吸收速度是平时的3倍,直接刺激胃黏膜,轻则胃炎,重则胃出血。中医讲“胃喜润恶燥”,长期空腹喝酒,胃阴亏损,消化功能越来越差,人也就越来越虚。
每天必喝,不喝就浑身难受
有些人一天不喝酒就心烦、手抖、睡不着,这已经是酒精依赖的表现了。
中医叫“酒毒内蕴”,肝的疏泄功能被酒“绑架”了,不喝酒就气血不畅,情绪烦躁。这样的人,肝损伤往往很严重,肝硬化、脂肪肝都是迟早的事。
喝酒后第二天浑身乏力、口苦口干
正常来说,酒醒后应该恢复精神,可有些人第二天浑身没劲、嘴巴发苦,这说明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变差了。中医讲“肝胆相照”,酒精伤肝,胆汁分泌异常,口苦就是信号。如果还伴随小便黄、眼白发黄,更要警惕肝胆问题。
越喝越能熬,半夜不睡觉
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让人误以为“助眠”,其实它破坏睡眠结构,导致浅睡眠多、深睡眠少。有些人喝到半夜还很精神,其实是肝火旺、虚阳外越的表现。长期这样,肝肾阴虚,人老得特别快。
喝酒配烧烤、腌菜,还觉得“下酒”
酒精本身伤肝,如果配上高盐、高脂、腌制的食物,等于“毒上加毒”。烧烤里的苯并芘、腌菜里的亚硝酸盐,对肝脏都是有伤害的。中医讲“湿热瘀毒”,这样的吃法,就是在给身体“囤毒”。
喝酒的人,做好这3件事
如果一时戒不了酒,至少做到这几点,减少伤害:
● 喝酒前吃“护胃三宝”
喝一杯牛奶或豆浆,给胃黏膜加层“保护膜”。
吃几片苏打饼干或馒头,减缓酒精吸收。
泡点葛花茶,葛花是解酒毒的传统中药,能减轻肝脏负担。
● 酒后喝“解酒三饮”
蜂蜜水:果糖加速酒精代谢,缓解头痛。
绿豆汤:清热解毒,帮助肝脏排毒。
陈皮山楂水:理气消食,缓解胃胀恶心。
● 每周至少2天“肝休息日”
肝脏代谢酒精需要48小时,如果天天喝,肝根本没时间修复。每周至少2天完全不喝酒,让肝喘口气。
酒这东西,喝对了是药,喝错了是毒。很多人年轻时觉得“没事”,等肝硬了、胃坏了,后悔都来不及。记住,你的身体不是酒缸,装不下那么多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