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难题,美国得知,出300万美元想买断技术,他却转身免费献给国家! 信源:新华网——发现西瓜全雌基因后,这位东北农民在三亚育种18年 有些难题,似乎就是为了嘲弄人类的顶尖智慧而存在的。比如,养出全球农业界的“圣杯”全雌西瓜,这株神奇的藤蔓一旦成功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早在上世纪,外国科学家就想尽办法,用最先进的温室和技术向它发起冲击,结果却啥也没捞着。这个项目,也被公认为“暂时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可谁能想到,解开这道题的,既不在美国也不在日本,而是在中国东北的一片黑土地上。破局者,更是一位年过七旬、识字不多的瓜农——姜向涛。 故事还得从1998年说起。这个东北老头在自家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怪藤:上面密密麻麻结满了小西瓜,却连一朵雄花也找不到。这怪事搁别人眼里可能就过去了,但姜向涛凭着种了一辈子地的直觉,感到这东西不简单。 他也不懂什么育种技术,却托人找资料一点点地瞧,越看越心惊。他这才知道,自己偶然撞上的,竟是“世界难题”。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里扎了根。第二年,他满怀希望种下的138颗种子,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又过一年情况更糟,新长出的瓜苗宛若常瓜。村里人笑他异想天开,连分配来的大学生看过后也说这是人外国专家搞了十几年都没结果的难题,劝他别白费力气。 可这个老头偏不信邪,只撂下一句话:“我一定要培养出来!”然后默默又收好“失败”的种子存了一年。人家有高级设备,他就用老罐头瓶子腌制花粉做标本;人家有恒温实验室,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实验室。 在零下三十度的冬夜,他能裹着棉被守在瓜苗旁,只为在最关键的时刻完成一次授粉。为了跟时间赛跑,他还开创性地玩起了“一年三茬”的南繁北育,每年在黑龙江和海南之间奔波。 就这样硬扛了五年。别人眼里,他是个疯子;而在他那本密密麻麻、写了25年的笔记本里,记录的却是世界顶尖科学家都未能探明的、控制雌性表达的关键隐性基因的秘密。这本笔记,也成了他没有发表的“博士论文”。 时间一转已经过了千禧年,老姜带着他的瓜找到了育种专家谭素英,当她亲眼见到那些瓜藤时,高兴得简直说不出话,当场决定把老头推荐给中国瓜类研究的泰斗——吴明珠院士。 2006年,一款全新的西瓜开花结果,通过了院士的亲自认证。这个倔老头,就这样打破了国际农业界的技术壁垒。几年后,一场台风袭击海南,吴明珠院士在抢救试验田时,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先保姜向涛的田!”而姜向涛本人,更是用身体死死护住了两棚珍贵的种苗。 消息传出,国外企业闻风而动。美英公司直接开出天价要买断。姜向涛的回答却干脆利落:“这项技术是中国的,不可能卖给外国。”随后,他通过吴明珠院士,将这项核心技术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彻底断了国外公司想垄断的念想。 经此一役老姜也是走上了科研道路,他又接连培育出23个新品种,并将它们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这项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西瓜制种成本降低了80%,亩产从300公斤直接跃升至800公斤,为国家赢得了种业竞争中一张关键的“王牌”。 如今,75岁的东北老头还是守着他的瓜,而那些学农的年轻人则守着他,他尽心尽力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他常说的一句话,或许比那些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更有分量:“科研不是为了发论文,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这句话,也把一个问题留给了我们: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多少个深藏不露的“姜向涛”?
美国欠费28亿美元,日本希望联合国迁至东京,古特雷斯回应很直接。联合国账上没钱
【1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