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中国民党军平均消耗250发子弹打死打伤一个鬼子,八路军消灭一个敌人要几发子弹? 十几年前,当我们念初中的时候,有一首著名的《游击队之歌》,写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八路军指战员在极为艰难的情形下坚持与日寇作战的故事。 歌中一开始就这样唱道“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绝非战术炫技,而是八路军在极端困境下的生存法则。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记载,1938年晋察冀军区曾明文规定:步枪手单次战斗配发子弹不得超过15发,机枪手不得超过100发。这种近乎苛刻的弹药配给制度,源于当时我军90%以上的武器弹药依赖战场缴获的残酷现实。 著名战地记者沙飞曾记录:在一场针对日寇的伏击战胜利后,115师官兵小心翼翼回收弹壳的场景,连变形的弹头都要送回兵工厂复装。 根据八路军总部1941年《百团大战总结报告》显示:参战的105个团共消耗子弹189万发,平均每个团消耗子弹不到 2 万发,平均到每个战士身上不足 10 发。 然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总共毙伤俘日伪军近5.1万人,差不多每37发子弹就要消灭一个敌人,这在现代火器战争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要平均25000发子弹才能打死打伤一个士兵,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平均杀伤弹药量是20000发子弹打死打伤一个士兵。 而在同为抗日战场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平均要250发子弹才能打死打伤一名日本兵。 对比同期日军单兵标准弹药携带量(120发步枪弹+30发手枪弹),八路军战士人均4-10发的装备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部“三枪八路”的绰号,正是源于真实战例——某次阻击战中,战士们先在煤油桶里燃放鞭炮制造声势,待日军进入30米范围才允许开火。 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到底是何种精神支撑着武器装备绝对劣势的八路军与装备精良的日寇殊死斗争的。 现在看来,八年抗战敌后战场的胜利证明了一句话:武器装备决定战争形态,战斗精神决定战争胜负。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0军分区在转移途中,无论走到哪,日军总是很快跟到哪,这让司令
【1评论】【6点赞】
冬听雪
八路军一枪消灭三个敌人、打死一个,吓死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