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咱们在海外一共有6000多万华人。放眼望去,一堆的唐人街鳞次栉比。而且从言行举止来看,这些华人的身份一目了然,走到旁边你就能判断他是不是华人。
然而,有那么一个国家,那边的华人却比较另类,它就是泰国。泰国这个国家很神奇,虽然国内也有近千万的华人,但当你走在曼谷大街上时,却发现全部都是“泰国本地人”。
按理说,华人的身份理应比较显著才对,为啥到了泰国就如此入乡随俗呢?难道泰国有什么同化秘法?

从泰国政府的政策来看,该国确实有一系列同化秘法。
一方面,泰国通过强力推广泰语,来“逼着你”学习泰语。因为在泰国上学、考公、做体面工作等,泰语都是基本要求,所以不学泰语还真没法融入泰国社会。
另一方面,泰国社会还会要求你改名字。以前叫张伟,现在得改为颂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

于是乎,在改名和学习泰语的过程中,华人的思维模式也慢慢“泰化”了。
相反,像美国那边的华人,就能同时讲中/英文,想切哪个切哪个。
就算你不会英文,一辈子待在唐人街,那也问题不大。反正周围都是讲中文的华人,混的再怎么埋汰,你也饿不死。

继续回到泰国这边。除了强制推广泰语以外,泰国在观念和政策方面,也确实不拿你当外人。
首先,华泰通婚,广为接受,因此华人和泰国本地人有着极高频率的血缘融合。
根据2023年朱拉隆功大学的一项数据来看,泰国华裔和本地人的通婚比例,高达70%以上。尤其是移民泰国的第三代,通婚率更是高达89%。

可见,在婚配这方面,泰国还真把咱当做自家女婿了。
现如今,曼谷街头的许多“泰国本地人”,你一问他们的爷爷奶奶,你会发现全是中国来的。
像那些肤色相对较黑一点的,祖上可能就是潮汕人。而肤色相对较白一点的,祖上可能就是客家人。

由于混的比较杂,因此行走在泰国街头,你很难分辨出谁是纯种的泰国人?谁是纯种的华人?
这种生理特征的极致融合,已经使种族隔离失去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华人的排斥程度,也就聊胜于无了。
毕竟在每个泰国人身上,都流着华人和泰人的血。你想排斥华人?估计连自己难以幸免。

其次,在政策上,泰国还实行了“出生地原则”。凡是在泰国出生的,都会自动获得泰国国籍。
有了国籍和身份以后,你就能享受泰国公民的一切权利了。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养老、住房补贴等,都能一一享有。
当这些华人的身份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以后,他们对于泰国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深厚了。

最关键的是,由于泰国的上升通道多样化,因此他们具有完全开放的社会阶层。
尽管你开局只是一个普通的泰国华裔,但日后完全可以通过职场晋升、做生意、公务员等,来实现阶层逆袭。
运气好的,能进入泰国社会的中上层。如果祖坟冒青烟的,甚至还能进入泰国顶层。

比如在过去的百年时间里,泰国的39任总理中,就有超过85%的人拥有华裔血统。像泰国的两大美女前总理——英拉和佩通坦,她们就是祖籍广东梅州丰顺县的华裔。
可见,泰国的上升通道,确实是百无禁忌。只要你有才干、有资源,并获得选民们的认可。那么你就能凤凰涅槃,成为那万中无一的管理者。
而华人进入核心权力层以后,又会颁布更多惠利华人的政策,比如增加更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了。

相反,在其他国家,就算你再有钱,生意做的再好,那也只是一个“有钱的华人”而已。因为身份和血统的缘故,几乎无法触及核心权力层。
至于拜相封侯,那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别人随便一道政令下来,你的企业就得风雨飘摇。
可以说,相当于泰国而言,其他国家的华人晋升体系才是真正的修罗场。但凡走错一步,就得兵败如山倒了。

除了观念和政策上的接纳以外,泰国王室对待许多华人的态度,也是尽显拉拢之意。
早期的泰国王室,比如拉玛六世后期和拉玛七世,他们对待华人的态度,就是非常务实和智慧。
因为他们深知,华人在玩经济方面,属于老手中的老手。所以面对这些人才,必须得拉拢。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泰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像泰王拉玛五世,也就是朱拉隆功大帝,他在位时就常常倚重一个叫谢枢泗的华人。谢枢泗作为拉玛五世下面的大红人,一度承包起了泰国南部的铁路修建。
与此同时,他还开发了泰国荒凉的小渔村合艾,将其变成了泰国南部最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因为这个缘故,谢枢泗甚至还被当地人称为“合艾之父”。
可以说,在基建和经贸开发这块,谢枢泗属于妥妥的能人智士。针对此等高阶段位的能人智士,泰国王室对其青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到了后期,泰国王室更是授予谢枢泗“坤銮”的崇高爵位,并给他封官赐地。
要知道,“銮”代表着泰国的贵族体系。一个华人精英能被纳入到泰国贵族体系,足以证明泰国确实是把人才当宝来供养。
除了拉玛五世以外,泰国的拉玛九世——即普密蓬国王,也对华人精英很是赞赏。

拉玛九世在位期间,他确立了“华人经济是泰国经济支柱”的国策。只要是华人精英提交的建议,他都会一一考虑,并予以部分实施,。
此外,拉玛九世还积极支持以华人为主的商业银行集团,让他们给泰国的经济机器注入一波活力。像盘谷银行的陈弼臣家族、泰华农民银行的伍班超家族,都曾接受过拉玛九世的召见。
按照拉玛九世的说法,他会利用这些华人家族的商业银行,给泰国的基建提供金融血液,并推动农业、水利等诸多皇家项目的发展。

可以说,在用人这方面,拉玛九世还真就做到了兼容并蓄。华商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功臣。什么叫互利共赢?这就叫互利共赢。
有泰国王室作为表率,整个泰国社会自然也就对华人更为青睐了。毕竟这可是活生生的财神爷,此时不抱大腿何时抱?
允许既爱中国也爱泰国值得一提的是,泰国王室并不排斥华人的爱国情怀。

在很多时候,泰国王室都表示:“你们华人爱中国,赚到钱后给中国投资,我并不反对。华人爱国是应该的,毕竟故土情深,血浓于水。但爱中国的同时也要爱泰国,一碗水端平”。
从泰国王室的表态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在爱国理念问题上,确实颇为大度。你可以爱自己的国家,你也可以帮泰国做贡献,这俩并不冲突。
面对泰国王室的这些话语,在泰华人自然是投桃报李。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意识形态之争无处不在。你泰国既然不在意所谓的意识形态之争,那我当然得全力配合你了。

于是乎,许多在泰国的华人,开始将两份爱运用的恰到好处。
中国是华人的根,得爱;而泰国是当地华人的家,也得爱。既爱国,又爱家,一边建设,一边维护,如此一来,大家就能更加的和睦相处了。
况且,泰国华人在抱团这方面,也是较为柔和的。

众所周知,泰国的许多华人社团,比如华人会馆、华人宗亲会等。它们的主要功能其实都体现在慈善、商业联谊和社交上,而非强调传统文化和政治诉求。
许多在泰华人聚集起来以后,没事就一起喝两杯,一起捐点钱,唠唠家常。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社会也就不怎么反感这种抱团取暖的行为了。
相反,像北美的唐人街,他们那边的文化、政治色彩,就比较浓厚了。

唐人街中的许多运作模式,都充斥着“文化堡垒”的功能。别人融不进他们,他们也融不进别人。既然文化圈如此“独立”,那其“孤岛化“的形象,也就慢慢体现出来了。
所以说,相比于泰国而言,其他地方的华人社区,的确比较突兀。大家各自为战,最终形成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结尾总的来说,在华人眼中,泰国就好比一个兼容并蓄的大家族,这个家族诚心诚意欢迎每个有本事的女婿上门。

女婿进来以后,不仅给房给车给身份,还让他有机会当公司CEO。既然如此,这些女婿们自然也就认可这个家族了。
正所谓你对我什么态度,我就还你什么姿态。你如果真的愿意接纳我,那我肯定也不会让你吃亏。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共同把利益蛋糕做大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