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恐怖分子到总统:朱拉尼的“成王败寇”之路

一、“恐怖分子”成了总统昨天,联合国通过了一项颇具象征性的决议——取消对叙利亚新领导人朱拉尼的制裁。16个国家参与投票,
一、“恐怖分子”成了总统

昨天,联合国通过了一项颇具象征性的决议——取消对叙利亚新领导人朱拉尼的制裁。16个国家参与投票,其中15国赞成,1国弃权,提案由美国提出。

这一刻,曾被联合国列入恐怖组织名单的朱拉尼,正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合法身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武装首领到国家元首,他的命运翻转,堪称现实版的“成王败寇”。

要知道,当年国际社会对朱拉尼的制裁可谓严厉:旅行禁令、资产冻结、外交孤立——几乎剥夺了他在国际体系中的一切合法性。然而,随着叙利亚局势逆转、阿萨德政权彻底垮台、朱拉尼势力控制全国,这一切忽然都变得“可以重新定义”了。

现实告诉我们——在国际政治里,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谁在支持“新叙利亚”?

这次提案由美国主导。几个月前,朱拉尼曾低调访问美国,与总统川普会晤。外界猜测,正是那次会面为他“解封”铺平了道路。

俄罗斯投下赞成票,这一点颇有意味。曾经,莫斯科是阿萨德政府最坚定的支持者,但随着局势逆转,俄罗斯也不得不“现实地”接受新的权力格局。

据传,阿萨德目前滞留在俄罗斯,随行的资金被冻结,旧政权的历史就此尘封。

中国在这次投票中选择了弃权。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既没有直接反对,也没有明确支持。一方面,这种姿态保持了外交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为未来与朱拉尼政府打交道留下余地。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暂时的利益共同体。

三、“弃权票”的含义

中国为什么不投反对票?原因或许很现实。

一方面,中方过去与阿萨德政府保持友好关系,对叙利亚旧政权仍有一定情感和经济投入;另一方面,它同样清楚,一个已被推翻的政权,终究难以回到舞台中央。

朱拉尼虽然有争议,但他现在掌握着叙利亚的土地、军队与外交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投弃权票,既不与新政权结怨,又不失去未来接触的可能。

当然,还有另一个层面的顾虑——朱拉尼早年曾与中亚地区的某些极端组织有过复杂联系,其中包括在叙境内活动的“东突”势力残余。中国自然希望,新的叙利亚政府能切断这些联系,不再成为相关组织的避风港。

弃权,是一种“保留意见”的外交语言。它的意思是:我们暂不赞成,也不反对——但我们在看,你的下一步。

四、现实的残酷与政治的温度

朱拉尼的故事,其实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一面镜子。

十年前,他的名字出现在各国的反恐名单上;今天,他身着西装出席外交场合,与各国大使握手合影。

同样的人,同样的国家,只因权力的归属改变,世界的态度也随之翻转。

这并非第一次。从塔利班重新掌权,到利比亚政局的多次更迭,每一次权力的更替,都伴随着“合法性”的重新书写。

国际社会并不真正关心谁是“正义”,谁是“邪恶”;他们更关心的是:谁能稳定局势、控制边境、保护投资、供应能源。

换句话说——只要你能让混乱的地区恢复秩序、让难民潮止步、让油价不再飙升,那么,“过去的错误”都可以慢慢被遗忘。

五、“成王败寇”的古老逻辑

中国古人早就总结过这种规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意思是:偷一根钩子的人要被处死,而夺取一个国家的人却被封为诸侯。

这是千百年来政治的常态:胜者书写历史,败者被遗忘。

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拉尼的崛起,不仅仅是个人的胜利,也是一种秩序的重塑。在中东这片多次被外部力量重构的土地上,新的权力中心正在形成。它或许不完美,但它是现实。

这也是为什么,连曾经的反对者,如今也愿意重新坐下来谈判。他们知道:拒绝承认现实,只会让自己被现实淘汰。

六、从叙利亚看世界

朱拉尼的“洗白”,并非孤例。它是一个更大趋势的缩影:国际政治正在加速“去道德化”,而重新回归赤裸裸的利益逻辑。

当年,人们用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用正义与邪恶定义世界。而今天,现实的逻辑远比理想更坚硬。

叙利亚的新秩序或许不完美,但它让战火稍息、让难民回乡、让城市重新通电。这就足以让许多国家选择重新接触、重新评估。

世界并非在变得更善良,而是在变得更务实。正如一位外交官私下所说:“我们不需要一个道德纯洁的叙利亚,只需要一个能让油管安全运转的叙利亚。”

七、尾声:历史的另一面

阿萨德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朱拉尼的时代刚刚开始。至于未来,没人能预料。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际政治从来不是童话,它更像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在这里,没有永远的反派,也没有永远的英雄。

有的只是——赢的人,改写规则;输的人,被历史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