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梯安装后,头五年是决定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关键期。从质保期利用到后期维保,每个阶段都有重点任务。掌握以下攻略,让电梯长期稳定运行,省心又省钱!

电梯
第一年:抓住免费质保期,彻底排查隐患核心目标:利用厂家质保期(通常1-2年),将所有潜在问题“清零”。
高频体验:每天乘坐电梯时,注意听是否有异响、运行是否平稳、按钮和显示屏是否正常。
及时报修:发现关门慢、楼层显示延迟等小问题,立即联系物业,由厂家免费处理。
关键动作:要求厂家提供详细的维修记录,并留存纸质或电子档案。提醒:质保期内的问题若未解决,后期需自费维修,成本可能翻倍!
第二至三年:选对维保单位,建立长期关系核心目标:质保期结束后,选择专业维保团队,避免“裸奔”风险。
优先原厂:与电梯品牌原厂或授权维保公司签约,配件和技术更匹配。
合同细节:明确维保频率(每月至少2次)、响应时间(如2小时内到场)、维修范围。
监督执行:定期检查维保记录,询问维保人员具体工作内容,避免“走过场”。成本参考:原厂维保费用可能比第三方高20%-30%,但长期看更划算。

电梯
第四至五年:主动更换易损件,预防突发故障核心目标:提前更换寿命到期的零件,避免停运损失。
易损件清单:
控制柜:接触器、继电器(寿命3-5年);
门系统:门挂轮、门滑块(易磨损);
导轨:润滑油老化需更换。
预防性更换:与维保单位沟通,批量更换到期零件,成本比紧急维修低50%以上。
档案更新:记录更换的零件型号、时间,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

电梯
贯穿五年的“养梯”心法建立电梯档案:从第一天起,记录每次报修、维保、零件更换信息,相当于电梯的“病历本”。
规范使用习惯: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跳跃、野蛮按键;
儿童需成人陪同乘坐;
搬运重物时避免撞击轿厢。
监督维保质量:定期查看维保报告,对频繁故障的部件要求重点检查。
利用政策红利:部分地区(如苏州)规定电梯主要部件质保期不低于5年,可要求厂家延长保修。
为什么头五年养护这么重要?电梯的“婴儿期”(1-3年)易暴露制造缺陷,“青年期”(4-5年)开始零件老化。若前期养护不到位,后期可能面临:
频繁停运,影响出行;
维修成本激增(如更换主板需数万元);
缩短电梯整体寿命(从15年减至10年)。

电梯
总结:新电梯头五年是“黄金养护期”,抓住质保期、选对维保、主动预防,就能让电梯长期安全运行,为业主省下大量维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