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成功举办,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于微短剧行业的全国性活动。如今,这场盛会已是第三届。三载耕耘,不仅见证了微短剧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也记录着整个行业在喧嚣中沉淀、在探索中成熟的足迹。

今天,在杭州临平举办的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开幕式上,来自各方的发言与展望,都传递出一个强烈而明确的信号:微短剧是时候重校坐标,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了。
行业有哪些新发现?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主要发现的发布,使这场开幕式的信息量激增。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围绕产业概况、内容创作、商业模式、技术创新与海外竞争五大维度,以“五大发现,十个关键帧”为框架,对行业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

五大发现具体包括:“卷精品”质量齐升,微短剧开启品质时代;行业信心强劲,微短剧加速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商业模式重构,微短剧积极探索生态破局;AI改变产消关系,微短剧迎来大众共创时代;出海竞争升维,微短剧携“新中式”文化赋能全球生态。
更为直观的是数字——根据《白皮书》,2025年1至8月,微短剧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达120.5分钟,这一数字已超越去年年底长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同期,短视频平台共上线233部品牌合作微短剧,其中87个新品牌首次尝试微短剧营销。
电商类品牌取代美妆处于领投地位,显示企业投入正从“短期试探”转向“持续深耕”。在海外市场,2025年1至8月微短剧总收入达15.25亿美元(约108.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9%;同期海外微短剧应用总下载量约7.3亿次,增幅高达370.4%。

出自《白皮书》主要发现
这些数据表明,对用户而言,微短剧已不再是娱乐消费的“零食”或“代餐”,而是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正餐”。而对从业者来说,微短剧也不再仅是“人多热闹”的试验场,而是逐渐步入“有钱赚、有盼头”的良性发展轨道。
平台有哪些新动作?
在《白皮书》所揭示的主要发现中,周结多次提及两款代表性应用:红果短剧与ReelShort。在国内微短剧市场,红果短剧凭借免费模式迅速崛起,与河马剧场、繁花剧场共同占据月活跃用户渗透率的95%以上。海外市场方面,今年1至8月,头部应用DramaBox与ReelShort的下载量实现70%–105%的同比增长,与Netflix、YouTube等传统流媒体及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下载量普遍下滑20%–35%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出自《白皮书》主要发现
开幕式现场,这两家平台的代表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从文化传承、社会价值、产业协同与内容治理四个层面,分享了红果短剧的实践路径与价值追求。简单来说就是“优胜劣汰”:一方面,红果短剧今年三次大幅度调整审核标准,累计下架微短剧一千余部;另一方面,据最新分账数据显示,9月中旬上线的《盛夏芬德拉》在一个半月内累计分账突破1600万元。这一成绩无疑为众多从业者带来信心。
枫叶互动副总裁南亚鹏则结合ReelShort的出海实践,分享了他对微短剧行业发展趋势的思考。作为海外微短剧领域的创新引领者,ReelShort对“好内容”的评判基于三个维度:留存、变现与吸量,即故事能否持续吸引观众、激发付费意愿,并具备传播潜力。同时,ReelShort也将继续深化与国内优质原创内容的合作。2025年上半年,ReelShort向国内内容方的分账金额已超2000万元,为去年同期两倍。南亚鹏表示,中国微短剧正以“60秒叙事单元”探索全球内容产业变革的第四种可能——这不仅是内容形态的创新,更是对人类故事消费方式的一次重新定义。
官方有哪些新计划?
此外,从开幕式现场的议程设置中,亦可一窥行业未来的发展脉络与重心转变。AI、编剧、精品、出海成为贯穿全场的四大关键词。浙江省发布了“微短剧+AIGC”推荐片单,其中包括《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归来方知山河重》《不止山海》《梦开始的地方》等多部作品,展现出技术与内容融合的前瞻视野。


这些举措的落地,清晰地传递出浙江省正以务实行动,将微短剧从一种新兴内容形态,加速推动成为一个有技术支撑、有人才保障、有内容质量、有市场前景的成熟产业。
【文/王盼】
The En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