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外媒:韩国虚拟偶像也能告诽谤?

Plave虚拟男团胜诉案开创先河,但每人10万韩元赔偿金暴露了虚拟人格权保护的尴尬现实韩国一家法院下令一名社交媒体用户向

Plave虚拟男团胜诉案开创先河,但每人10万韩元赔偿金暴露了虚拟人格权保护的尴尬现实

韩国一家法院下令一名社交媒体用户向一个K-pop男团支付50万韩元(约360美元;265英镑)的诽谤赔偿金——而这个男团的五名成员都是虚拟角色。

K-pop组合Plave的五名成员通过动作捕捉技术,由真实但匿名的表演者进行配音和动画制作。去年,Plave的经纪公司对一名在网上发表贬损该组合言论的社交媒体用户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于5月作出的这一裁决本月在法院网站上公开,这是首批涉及虚拟K-pop偶像的判决之一——这在韩国娱乐业中是一个日益流行的类别。

虚拟偶像的真实成功

2023年出道的Plave是K-pop界最成功的虚拟明星之一,在其YouTube频道上拥有超过100万粉丝,他们定期发布音乐视频和vlog。他们也是韩国最大音乐颁奖典礼的常客。他们的歌曲《Way 4 Luv》在2024年MAMA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声乐表演和年度歌曲提名。今年,他们在首尔音乐奖上获得了重要奖项。

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模糊

Plave的成功折射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数字化时代,虚拟形象正在获得与真人偶像同等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娱乐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从YouTube百万粉丝到主流音乐奖项的认可,Plave证明了虚拟偶像已经不再是小众概念,而是具有真实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娱乐产品。

争议的核心:虚拟角色背后的真实人格

2024年7月,被告在一系列帖子中针对Plave发表攻击性言论,其中一些包含脏话。据《韩国时报》报道,这些评论包括化身背后的人"现实中可能很丑",散发着"典型韩国男人的气息"等。

被告声称这些评论针对的是虚构角色,而不是背后的真实人物。但法院驳回了这一论点,表示如果一个化身被广泛认为代表某个真实的人,那么对化身的攻击也延伸到了真实的人。

法律逻辑的突破与局限

这一判决在法律逻辑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法院实际上确立了一个重要原则:当虚拟形象与真实身份存在明确对应关系时,对虚拟形象的诽谤等同于对真实个体的侵害。这为虚拟人格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院的这一认定具有深远意义。它意味着在法律层面,虚拟形象不再被视为纯粹的虚构产物,而是真实个体在数字空间的延伸。这种认定方式可能会影响未来所有涉及虚拟形象的法律纠纷,从游戏角色到AI生成的虚拟主播。

赔偿金额的巨大落差

Plave的经纪公司Vlast为该组合背后的五名表演者每人要求650万韩元赔偿,称这些评论给他们造成了情感困扰。这意味着总共要求3250万韩元(约23,400美元)的赔偿。

然而,法院最终判决的金额只是要求数额的一小部分:每人10万韩元,总计50万韩元。据当地媒体报道,法院表示在决定金额时考虑了冒犯性评论的严重程度和事件的具体情况。

经济价值与法律保护的巨大错位

这个赔偿金额反映出一个尴尬的现实:经纪公司要求的每人650万韩元与法院判决的每人10万韩元之间存在65倍的差距。这种巨大落差暴露了虚拟偶像商业价值与法律保护之间的严重不匹配。

从商业角度看,Plave作为拥有百万粉丝、获得主流音乐奖项认可的成功虚拟偶像,其商业价值可能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韩元。但在法律保护层面,每人10万韩元的赔偿金显然无法反映这种商业价值,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Vlast已就法院判决的赔偿金额提起上诉,认为该案为虚拟化身诽谤设立了重要先例。这种上诉反映出经纪公司对现有赔偿标准的不满,也体现了行业对更强有力法律保护的迫切需求。

虚拟偶像产业的深层逻辑

虚拟K-pop偶像的支持者表示,虚拟形象可以减轻真人偶像的压力,后者在个人生活方面面临着严格的审查。

虚拟偶像产业的兴起反映了娱乐业对传统偶像模式局限性的反思。真人偶像面临着年龄增长、个人丑闻、合约纠纷、身体健康等风险,而虚拟偶像理论上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实现更长久和稳定的商业价值。

然而,这次诽谤案也揭示了虚拟偶像产业面临的新挑战:当虚拟形象与真实表演者存在关联时,传统的人格权保护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变得更加复杂。虚拟偶像的匿名性虽然保护了表演者的隐私,但也为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难题。

技术发展与法律滞后的深层矛盾

这一案例凸显了技术快速发展与法律制度相对滞后之间的根本性矛盾。虚拟偶像、AI生成内容、数字人等新兴技术正在重新定义身份、人格和权利的概念,但现有的法律框架往往难以跟上这些变化的步伐。

法院面临的一个核心难题是:如何为虚拟形象的人格权侵害确定合理的赔偿标准?传统的人格权保护主要基于对真实个体的直接伤害,但虚拟形象的情况更加复杂——它既涉及背后真实表演者的权益,也涉及虚拟形象本身的商业价值。

每人10万韩元的赔偿金可能反映了法院的谨慎态度:既要承认虚拟形象的法律地位,又要避免过度扩张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但这种谨慎也可能导致保护力度不足,无法有效遏制类似的侵权行为。

全球性的法律挑战与启示

韩国法院的这一判决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类似案件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虚拟偶像和数字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各国都需要面对如何在法律层面保护虚拟人格权的问题。

这不仅涉及诽谤和人格权,还可能涉及肖像权、知识产权、劳动权益等多个法律领域。比如,虚拟偶像的表演者是否享有与传统艺人同等的劳动保护?虚拟形象的商业开发权归属如何界定?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未来展望: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权利边界

这起案件虽然赔偿金额相对较低,但其象征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法律系统开始正式承认虚拟形象的人格权,为数字时代的权利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

然而,经纪公司Vlast要求的每人650万韩元与法院判决的每人10万韩元之间65倍的差距,暴露了现实的尴尬:在商业价值巨大的虚拟偶像面前,现有的法律保护框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错位反映了我们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随着虚拟偶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来平衡创新自由、言论自由和人格权保护。Vlast的上诉可能会推动韩国法院重新审视虚拟形象的法律价值认定标准,这不仅是韩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共同问题。在虚拟与现实日益融合的时代,法律的边界也需要重新划定。

内容参考:BBC News,由AI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