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油车还能这么玩?全新天籁搭载鸿蒙座舱,重塑燃油车智能化

在2025年的汽车市场,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智能座舱几乎成了新势力的专属标签。然而,就在人们以为燃油车只能固守“机械可靠

在2025年的汽车市场,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智能座舱几乎成了新势力的专属标签。然而,就在人们以为燃油车只能固守“机械可靠”的旧日荣光时,一款车型悄然打破了这一认知边界——全新天籁携鸿蒙座舱登场,不仅没有被时代抛下,反而以一种温和却坚定的姿态,重新定义了燃油车的智能化可能。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配置堆砌,而是一场由内而外的系统性进化。作为全球新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型,天籁(看资讯)与华为的合作并非浮于表面的“贴牌”,而是从芯片、系统架构到交互逻辑的深度协同。它既保留了日产数十年沉淀的舒适基因,又注入了数字时代应有的流畅与温度。今天,我们就从设计、空间、座舱、安全、动力等多个维度,走近这台“新势力燃油车”。

初见全新天籁,特别抓人眼球的莫过于其“流光智美”的造型语言。前脸采用V-Motion无界之翼格栅,配合一体化低风噪进气口与隆起的双筋线引擎盖,营造出沉稳而不失张力的视觉重心。灯组设计尤为用心——天际星环贯穿式LED日行灯与双子星大灯组合,在点亮瞬间便赋予整车强烈的辨识度;尾部则以红宝石质感的寰宇尾灯收束,搭配全天候常亮式灯组与一体式保险杠,夜间行驶时如同流动的光影雕塑。

车身比例遵循0.618黄金分割法则,线条舒展流畅。17英寸低风噪轮毂与19英寸多幅运动轮圈可选,兼顾美学与空气动力学效率。新增的羽砂灰与幻影紫两款车色,灵感源于自然光影变化,呈现出低调而富有层次的质感。值得一提的是,天籁并未因追求科技感而牺牲实用性。其转弯半径控制得当,即便在城市窄巷中也能从容调头,这对一台B级轿车而言实属难得。

坐进车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松弛感”。这并非空洞的形容词,而是源于日产对空间利用的深刻理解。得益于同级超前的轴长比与优化的车身结构,天籁实现了高达84.1%的座舱使用率。前排腿部空间充裕,后排膝部余量宽绰,即便是三位成年人长途出行,也不会感到局促。

座椅是天籁的传统强项,此番升级为“满配大沙发4.0”版本。采用十层复合结构与Spinal人体工学造型,坐垫支持0-60mm无级气动腿托调节,长途驾驶不易疲劳。副驾更配备通风、加热、8点式气囊按摩(三档力度、六种模式),并集成柔光化妆镜与迎宾记忆功能,细节处尽显对女性用户的关照。储物设计同样用心:中央扶手带升降杯托与手机凹槽,门板设有专用手机位,前排座椅背袋方便后排取用设备,后备厢还隐藏下沉式储物格。这些看似微小的巧思,恰恰构成了日常用车的真实便利。

如果说外观与空间是天籁的“体面”,那么鸿蒙座舱5便是它的“灵魂”。作为搭载该系统的燃油车,天籁的智能体验跳出了传统合资车机“卡顿、封闭、难用”的窠臼。座舱以15.6英寸HUAWEI车载智慧屏为核心,配合10.25英寸高刷仪表,构建出清晰、流畅的信息交互界面。屏幕采用华为自研“山海画质”算法,支持HDR Vivid高动态显示与自适应亮度调节,即便在正午强光下,导航路线与多媒体内容依然清晰可辨。

操作逻辑高度贴近智能手机——卡片式UI、零层级菜单、三分区信息布局,关键功能一触即达。更令人惊喜的是其语音交互能力:基于HarmonySpace 5的MoLA架构,系统不仅能识别普通话,还支持四川话、粤语等方言,准确率接近98%。四音区独立识别与锁定功能,确保主副驾及后排乘客互不干扰;“屏幕可见皆可说”的设计,让几乎所有界面元素都能通过语音操控,真正实现“动口不动手”。

娱乐生态方面,座舱预装超过80款原生应用,涵盖音乐、视频、儿童内容、办公工具等场景。通过“超级桌面2.0”,华为手机用户可将5万+应用无缝投射至车机,微信定位、大众点评地址一键转为导航路线。更有趣的是“光随影动”功能——播放电影时,氛围灯会自动提取画面主色调,营造沉浸式观影体验。

对于有娃家庭,OMS多模态感知系统堪称贴心。舱内摄像头可自动抓拍“笑脸瞬间”,也能实时查看后排宝宝状态,家长无需回头即可安心驾驶。此外,自定义智慧场景功能允许用户编排个性化指令组合,例如“入座即播报天气+播放轻音乐”、“一键清凉”自动开启座椅通风与内循环,让座舱真正成为懂你的移动空间。

舒适,从来不只是座椅的事。天籁在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上投入颇多。全车覆盖声学包材料,四门采用双层夹胶玻璃,配合高分子PVB薄膜夹层,有效隔绝外部噪音。ATR主动式扭力拉杆与ASC主动声音控制系统,则从源头抑制发动机与路噪传递。无论高速巡航还是城市拥堵,座舱始终维持图书馆般的安静。

在此基础上,HUAWEI SOUND音响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听觉享受。17个扬声器构建环绕立体声场,配合可升降星环散射体,实现180°均衡声效覆盖。系统支持空间音频技术,能将普通立体声转化为三维声场,带来“声音有角度”的灵动听感。主驾头枕集成双扬声器,可独立播放导航提示或私享音乐,避免打扰后排休息。值得一提的是,座舱还配备AI降噪K歌功能,无需下载APP,开口即唱,系统自动去除原唱并优化人声,配合剧院级静谧环境,车内秒变迷你Live House。

在健康日益受重视的当下,天籁打造了“0甲醛健康座舱”。内饰90%以上可触区域采用软包材质,不仅触感柔软,更通过自创的气味安全标准管控,严选低挥发材料,尤其适合母婴敏感人群。低饱和度的蓝白、黑灰、黑红三种内饰配色,视觉柔和,减少驾驶疲劳。

安全层面,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材构筑笼式结构,标配10项智能主动安全技术,包括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盲区监测等。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与城区通勤中能有效缓解驾驶压力,但需明确的是,它仍属于辅助范畴,驾驶员需始终保持注意力。

动力系统延续日产VC-Turbo超变擎技术,2.0T发动机具备可变压缩比能力,可在8:1(高性能)至14:1(高效能)之间无级切换。峰值输出243马力,峰值扭矩371牛·米,匹配CVT变速箱,动力输出线性平顺,加速过程几乎无顿挫。官方公布的最高时速达225km/h,日常使用绰绰有余。

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前悬架加入铝合金三角臂与全框式副车架,兼顾操控稳定性与滤震舒适性。转向系统为DPEPS双小齿轮电动助力,指向精准,回正自然,城市穿行与高速变道均游刃有余。

作为燃油车,天籁并未盲目追求性能激进,而是将重点放在“好开、好坐、不晕车”的实用体验上,这与其目标用户——注重家庭与品质生活的都市稳健派——高度契合。

目前,全新天籁提供多个配置版本,售价区间覆盖主流B级轿车市场。尽管搭载了鸿蒙座舱、HUAWEI SOUND、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等高阶配置,但定价策略相对克制,旨在以合理门槛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燃油车智能化”的可能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智能硬件具备可扩展性。中控屏下方保留物理按键拓展位,满足部分用户对盲操的需求;标准化可插拔接口也为未来软硬件升级预留空间,延长车辆生命周期价值。

在这个热衷“颠覆”的时代,天籁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它没有高喊口号,也没有刻意标榜“革命”,而是以扎实的工程积累与开放的技术合作,默默完成了一次温和却深刻的自我更新。作为全球搭载鸿蒙座舱燃油车,它证明了传统动力平台同样可以拥抱数字文明;作为一台B级轿车,它在舒适、静谧、健康与智能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对于那些不愿被电动焦虑裹挟、又渴望现代科技便利的消费者而言,天籁提供了一个理性而温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