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被动无热化必读:让光学系统不随温度“漂移”

导语温度一升,光学系统就“跑偏”?在红外成像、航空航天、精密检测等高端应用里,温度波动是系统失焦、成像模糊的最大隐患。被

导语

温度一升,光学系统就“跑偏”?在红外成像、航空航天、精密检测等高端应用里,温度波动是系统失焦、成像模糊的最大隐患。被动无热化(Passive Athermalization)通过材料本身的热膨胀与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相互抵消,让光路在 ‑40 ~ +80 °C 之间保持同一焦点。本篇文章把技术笔记的核心要点浓缩成实用干货,帮助你快速上手被动无热化设计。

一、为什么要做被动无热化?

• 热焦(Thermal Defocus):温度导致透镜材料膨胀(CTE)+折射率随温度变化(d n / d T),聚焦点漂移。

• 红外材料的“火力”:红外玻璃的 d n / d T 比可见光高出数十倍,焦点漂移尤为严重。

• 系统整体:不只是透镜本身,镜筒(Housing)的热膨胀同样改变成像平面位置。

二、热焦基本公式

要点:只要选对材料,使β与 α相等,系统就能实现“零热焦”。

温度  (ΔT) 变化时金属外壳透镜的离焦 (Δf)

三、同时实现色散校正 + 被动无热化 →Achro‑Therm 双元

传统的消色差双元利用两块折射率色散差异(ν‑number)来抵消色差。要在同一双元中加入无热化,只需再考虑ν(热逆色散),让两块材料在β‑ν空间共线且经过原点。

• 色散方程(简化版)

• 颜色校正:ν₁·Φ₁ = ν₂·Φ₂(Φ 为透镜功率)

• 热补偿方程

• β₁·Φ₁ = β₂·Φ₂

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两组方程(对应文中的Equations 6‑9),系统即为Achro‑Thermic(亦称Achrothermic),即既消色差又实现无热化。

LWIR (8-12μm)的 νT vs. ν 的样本对比图

四、图形化选材方法

1. ν

• 在 ν‑T(热逆色散)坐标系绘制各材料的点。

• 任选两点,用直线连接——若该直线穿过坐标原点,则这两种材料可组成 Achro‑Therm 双元。

• 案例:在 8‑12 µm 远红外(LWIR) 区域,IG5(玻璃)与 AMTIR‑1(氯化物玻璃)几乎满足此条件,实现近乎零热焦。

2.β vs 1/ν(通用版)

• 横轴取 1/ν(逆色散),纵轴取 β(热光系数)。

• 两材料的连线 y‑截距 即为所需的 Housing CTE(α)。

• 若市面上没有对应 CTE 的材料,可采用 双金属壳体、机械补偿结构 或 粘接层 来实现等效 CTE。

通用无热玻璃图绘制β vs. 1/ν

3.实际设计要点 & 常见误区

六、设计流程建议

1.明确波段:确定工作波长范围(如 8‑12 µm)。

2.获取材料库:收集候选玻璃/晶体的 ν、ν、β 与 α。

3.绘制 ν:快速筛选满足原点穿过条件的材料对。

4.计算所需 Housing CTE:在 β‑1/ν 图上读取或通过公式 β = α 求解。

5.验证焦点漂移:使用公式 Δf = f(β – α)ΔT 估算在极端温度 ±ΔT 下的焦点偏移,确保 ≤ 设计容差。

6.原型验证: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温度循环测试,记录实际焦点位置,必要时微调镜筒材料或增加机械补偿。

结语

被动无热化不是高深莫测的“黑科技”,而是一套材料‑几何‑热学的系统思考:选对玻璃 + 合适壳体 = 零热焦。掌握上述图形化选材法,你即可在红外成像、航空光学、精密测量等领域快速搭建温度稳健的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