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就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
自1962年正式发行,至2000年退出流通,历时38年,是我国首次完全独立设计、印制且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纸币,成为了60、70后深刻的集体记忆。

那第三套人民币有什么特征呢?
第一,它是领导和专家相结合,专家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的产物195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2月14日,又将新版人民币设计画稿的主题思想上报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审阅,周总理作了十分详细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见。根据领导指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多位专家主持下,组成了由印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设计绘制小组。经过美术专家和印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反复修改,设计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最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设计图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十多位著名雕刻师共同会战,充分发挥各自雕刻特长,手工雕刻与机器雕刻相结合,使第三套人民币的艺术性和防伪性更为突出。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是吴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炼钢工人图案,二是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图案。

为了高质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币,及时满足市场流通需要,印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突破了印制设备的技术难关,同时造出了我国自己的水印钞票纸,如空心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和天安门固定水印等,从此结束了我国货币生产依赖苏联的历史,真正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积极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从第三套人民币的发行背景来看,1962年,我国经过了连续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大力发展生产,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毛主席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后来,毛主席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这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场景,生动体现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突出反映了“以农为本、以钢为纲”的政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