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占峰
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成长历程中师者的指引与文化的熏陶。汤德新先生出生于广东新会,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为他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少年时期,他便师从孙文斌、汤小铭、汤由础、曾景充等国内书画名家,系统学习传统中国书画技艺。在这段求学时光里,他深耕笔墨技法,钻研传统书画的构图、造型与意境表达,从梅兰竹菊的勾勒到人物翎毛的描绘,打下了扎实的传统艺术根基。汤小铭先生在人物画领域的深厚造诣,曾景充先生对书法与绘画融合的独到见解,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汤德新的艺术认知,让他深刻领悟到中国传统书画“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核心精髓。

随着艺术视野的拓展,汤德新先生又远赴海外,师从国际艺术大师苏申与菲利普·高德教授,开启了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探索之路。苏申先生在中西绘画语言转换上的实践经验,为他打开了新的艺术思路;菲利普·高德教授在西方现代艺术、色彩理论与构图技巧上的指导,让他得以深入了解西方艺术的审美体系与创作方法。这段海外求学经历,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使他能够跳出单一的文化视角,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艺术创作。他不盲从西方艺术潮流,也不固守传统艺术范式,而是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运用、光影处理与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精神、意境营造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兼具东西方艺术特色的个人风格。

汤德新作品《謦香随朝露》
丰富的艺术履历与社会职务,进一步印证了汤德新先生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他现任美国全球艺术家联盟副主席、美国纽约画院副院长、美国纽约诗画琴棋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书画名家交流促进会会员等职,同时还是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这些职务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可,更让他能够在国际艺术交流平台上发声,推动东西方艺术的对话与融合。其作品多次在法国、美国、中国等国家参展并获奖,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书画精品珍藏集》,多幅作品以高价拍卖成交,如2021年6月在雅昌网春季拍卖会上,《静悟》以20万元成交、《大富贵》以18万元成交,这些都从侧面彰显了他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认可度。

汤德新作品 《和平》
在中国传统书画领域,汤德新先生展现出卓越的创作才华与独特的艺术视角。他擅长粗笔写意,题材广泛,无论是梅、荷、蕉、菊、竹等花卉的婉约之姿,鹰、鸡、鸭、天鹅等翎毛的灵秀之气,还是人物的风神与气度,皆能信手拈来,在一张宣纸之上构建出无限的艺术空间。其作品取材布局自成一格,笔墨意境独树一帜,呈现出大气磅礴、方俊朴茂的艺术风貌,造型高度概括,手法简洁夸张,形象富有拟人化特征,整体效果朴拙灵动、清幽潇洒,尽显传统写意画的精髓。

在人物画创作上,汤德新先生进行了大胆尝试,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洞察力与表现力。他对人物神采的抓取极为精准,通过简练的笔墨线条与生动的造型,将人物的内心韵味与精神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观赏他的人物画,仿佛能与画中人物进行心灵交流,感受到人物背后的故事与情感。这种“以形传神”的创作能力,源于他对传统人物画技法的深刻理解,也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对人性的深入感悟。

“墨”是中国传统书画的灵魂,汤德新先生对墨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善用墨色的变化,在淋漓挥洒间,将墨的疏密浓淡、轻重干湿、勾皴泼染等丰富内涵与微妙差异展现得一览无余。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触,实则蕴含着深厚的笔墨功力,每一笔、每一划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韵意俱生,让作品散发出超然物外的悠然之气。这种对墨色的精准掌控,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书画技法的传承,更融入了个人的艺术情感与审美追求,使墨色成为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

除了善用墨,汤德新先生在色彩运用上也独具匠心。他极善赋彩,通过多层次的色彩渲染,使作品色彩浓艳而不失明朗,明秀异常,风韵绝世。在色彩搭配上,他既遵循传统书画的色彩审美,又融入现代色彩理念,让色彩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成为表达意境与情感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花卉的艳丽色彩,还是人物服饰的鲜明色调,都与笔墨线条完美融合,共同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氛围。

笔法是中国传统书画的核心技艺之一,汤德新先生的笔法豪放多变,疏朗清健,潇洒灵动,呈现出无限的张力与气度。他的笔触时而刚劲有力,时而轻柔婉转,根据题材与意境的需要灵活变化,使作品充满生命力与节奏感。这种独特的笔法风格,是他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也是他个性与艺术追求的体现,让他的作品在众多传统书画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

汤德新先生的艺术探索并未局限于中国传统书画,在油画领域,他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油画作品深受中国画影响,形成了“意在像先,富有韵味”的独特风格,实现了西方油画技法与东方艺术精神的完美融合。

在油画创作中,汤德新先生巧妙融入中国传统书画的线条艺术。他通过线条的勾勒,不仅塑造出物体的形态,更赋予作品以东方绘画的韵律感与书写性。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变化,展现出他深厚的美术素描功底,也让油画作品摆脱了西方传统油画的写实束缚,更具艺术表现力与情感张力。同时,他注重“照影”的艺术效应,通过光影的巧妙处理,营造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画面更富层次感与空间感,体现出东方艺术“虚实结合”的审美理念。

光线及虚实的结合,是汤德新先生油画作品的另一大特色。他善于运用光线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灵感,通过光影的明暗对比,突出画面的主体,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与情感。在虚实处理上,他借鉴中国传统书画“留白”的艺术手法,通过虚实映衬,让画面更具想象空间,体现出东方艺术的含蓄之美。这种对光线与虚实的独特处理,使他的油画作品既具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美感,又蕴含着东方艺术的精神内涵,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与色彩的融合,体现了汤德新先生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在油画色彩运用上,他既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表现手法,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又融入了中国传统书画的色彩审美,使作品色彩清丽,饱和高贵。他通过色彩的情感表达,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让观者能够通过色彩感受到他的情感世界。无论是明亮欢快的色彩,还是深沉内敛的色调,都与画面的主题与意境完美契合,共同传递出丰富的艺术信息。

汤德新先生的油画作品结构大气、张力饱满、构图简洁,画面灵动自然、秀丽淡雅。在构图上,他借鉴中国传统书画的构图理念,注重画面的均衡与和谐,通过简洁的构图突出主体,让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他融入西方现代艺术的构图技巧,打破传统构图的束缚,使画面更富现代感与创新性。色彩对比、虚实映衬、光与影、疏与密的巧妙处理,让他的油画作品在视觉效果与艺术内涵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充分展现了他中西合璧的艺术情怀与灵气贯通的艺术新意。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汤德新先生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与题材,其中,以中国古代木版年画为原型的系列作品,是他艺术创新的重要成果,展现出他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当代转化能力。

中国古代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汤德新先生从传统木版年画中汲取灵感,借鉴其题材、造型与色彩元素,结合现代色彩艺术和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探索出具有自己独特艺术意味的表现形式。这一系列作品真正体现了大师手笔,色彩斑斓丰富,对比强烈的节奏感被巧妙地控制在大色调之中,实现了和谐的美感效果,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展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刘海戏金蟾》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以中国古代木版年画为原型,通过汤德新先生独有的笔墨和色彩构成方法进行创作。民间传说中,刘海为喜神,逗引金蟾张口吐出金银财宝,象征着吉祥富贵。在作品中,汤德新先生将刘海的形象塑造得俊俏生动,头梳双髻,披彩肩,著护兜,手执钱串舞戏金蟾,充满童趣与喜庆氛围。在色彩运用上,他采用鲜美艳丽的色彩,使作品极具视觉吸引力;在线条处理上,线条时而流畅,时而断续,有意运用干枯残缺的线条笔触,不仅还原了木版年画的古朴质感,更营造出年代久远的古朴之味和残缺之美,虚虚实实之间,情趣盎然,让传统题材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前程似锦》和《童子报平》也是这一系列中的佳作,均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前程似锦》寓意前途光明、步步莲升,《童子报平》则象征着新年平安吉祥。在这两幅作品中,汤德新先生通过层次分明的画面构图,丰富而强烈的色彩对比变化,实现了气韵生动与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色彩造诣和传统中国书画的笔墨功力。画面中的人物、景物造型生动形象,色彩搭配协调而富有变化,既保留了传统木版年画的喜庆氛围,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理念,让作品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汤德新先生在木版年画系列作品中的创新,不仅仅是对传统题材的简单再现,更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转化与提升。他将传统木版年画、现代色彩艺术和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三者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界限,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展现了他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责任感,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汤德新先生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能够跨越时空,与观者产生精神共鸣。他的作品中,灵魂深处的艺术探索、根植心灵意向的诗意、精神世界的卓然不群显露无遗,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到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从艺术价值来看,汤德新先生的作品在技法、意境与创新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在传统书画领域对笔墨、色彩与笔法的精湛运用,在油画领域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成功探索,以及在木版年画系列作品中对传统题材的当代转化,都展现出他卓越的艺术才华与创新能力。

其作品多次参展获奖、高价拍卖成交,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如2022年4月,作品《佳音》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春气满林香》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些都充分印证了他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认可度。

从文化意义来看,汤德新先生的艺术创作对东西方艺术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与技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又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传递到西方艺术界,搭建起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全球艺术家联盟副主席等,他通过教学与艺术交流活动,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创作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培养了一批热爱艺术、致力于东西方艺术融合的人才,为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恽寿平在《瓯香馆集·卷十一·画跋》中言:“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汤德新先生的作品正体现了这种“意远境深”的艺术追求。

他的画作在“意”方面追求之远,描之之幽,掘其“物”之深,体现了绘画的整体精神因素,强调画作独特的风貌,彰显出勃发的生命力,让人体悟到一种强烈的穿透力。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沧桑荷叶中的照影,还是倔强竹篱旁被挤压的雏鸡嘴脸,这些极易被忽视的细节,都被他当作“处子”一样精心对待,可见其“意”之远,“境”之深。

“应目会心,目击道存”,用这句话来形容汤德新先生的作品再恰当不过。“应目”是所见之物,“会心”是心领神会,观者眼睛之所见与内心产生感应,画作不再仅仅是一幅图像,更是画家“心”与“神”的结晶。“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汤德新先生的作品能够让观者在瞬间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与生命的美好,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其作品文化意义的重要体现。

汤德新先生以其多元的艺术积淀、创新的艺术表达、深厚的文化情怀,在艺术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的作品融贯中西,意韵天成,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典范,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相信他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为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其艺术作品也将在时间的沉淀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影响更多热爱艺术的人。










































汤德新作品《梅老太太》,著名作家、诗人梅振才题诗其上并收藏,此作品连同油画《莲子》双双获得美国中文电视、纽约侨报举办绘画比赛杰出作品奖。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广东新会古井泗冲人。以雄鹰题材水墨画闻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顾问、北京开平文化艺术顾问,四川天府画院特邀画家,美国国际艺术交流会会员,美国全球艺术家联盟副主席,纽约画院副院长,纽约诗画琴棋会理事,中国国际书画名家交流促进会会员。其作品兼具传统笔墨功力与现代艺术表现力。擅长水墨花鸟画,尤以雄鹰题材著称,作品风格雄浑豪放,代表作包括《孤云独去》《大风拂野》等,构图饱满、笔力遒劲,具有强烈视觉张力!

2021年作品《静悟》《大富贵》分别以20万、18万元成交于雅昌拍卖会,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收藏。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教育认证中心客座教授。获“人民书画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等荣誉称号。
提出中国画“书法的意象用笔”和“书法的意象造型”等理论,强调线条的抽象美感与生命力,为国际艺术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推动中国传统绘画海外传播,被赞誉为“兼具东方神韵与西方表现力”的杰出画家!
陈开平(中国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最近评价汤德新:
“汤德新先生的画,说实在的,画的非常有特色,也反映了他的功力和一些思想面貌,我觉得这个是难能可贵的,而很多人的画,都是在模仿,不光是模仿别人,而且模仿自己,而汤先生一直在创新,我感觉到他作品的笔墨,也非常的珍贵,非常好!并且,画家汤德新先生在最近这几年里,在艺术创作创新的探索方面非常刻苦用功,艺术水平大大提高,这是个好事情。”
汤德新先生2022年多幅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书画精品珍藏集》,2023年获“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人”荣誉证书。
2024年作品《水田里》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汤德新近期推出了以水墨为主、设色简淡的雄鹰题材新作,这一创作特征在2025年立夏后发布的《孤云独去》《大风拂野》等系列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2025年立夏以来发布的《目及万里》《劲健笔力》等作品,均采用满纸水墨渲染技法,仅通过墨色浓淡变化构建空间层次,完全舍弃传统青绿、赭石等设色元素。充满艺术张力,效果强烈,且非常富笔墨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