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怼凤姐、拿捏宝钗;老实人李纨的手腕不可轻视!

在《红楼梦》中,作为二房少奶奶李纨,这位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的小姐,似乎在小说之中,她所展现的,是下人口中“老好人”、“活

在《红楼梦》中,作为二房少奶奶李纨,这位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的小姐,似乎在小说之中,她所展现的,是下人口中“老好人”、“活菩萨”的存在。只是,真实的李纨,果真如此吗?或许,以下这两个细节,能够很向我们展现出不一样的她。

一、怼凤姐。

在荣国府中,要论谁最强势,想来,作为荣国府代理管家的王熙凤,绝对能排的上号。她仗着贾母、王夫人的支持,仗着贾赦夫妇的支持,在荣国府中,可谓风光无限,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被她放在眼中。

或许,对李纨这样一位老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亦是如此。

但是,在凤姐生日宴会过后不久,当李纨带着众人为组织大观园诗社活动来拉拢凤姐加入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面对探春等人热情的邀请她加入诗社活动,精明的凤姐自然明白,在如此风雅的诗社活动中,自己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人物,怎么会被她们看上眼呢?

说到底,她们的目的,不过是钱罢了。毕竟举办诗社活动总是需要经费的,而如贾府三春、黛玉等人,他们一个月的月钱不过二两银子,是如杯水车薪一般,成不了事。

然凤姐虽然明白,虽然知道无法推脱,但一向强势的她,又怎么会放弃这样一个能够奚落李纨的机会呢?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凤姐儿笑道:“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做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拘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

不得不说,作为见过世面的凤姐,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论应变能力,显然她是优秀的。在她的如此一番言语之下,众人也唯有一笑了之了。

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而这一段话,则更能体会出凤姐作为代理管家的能力,对于李纨母子二人的收入,她算得上门清;其百事不用操心,一年下来却能积攒四五百两银子,诚然是让凤姐羡慕的。

只是,当着贾府众小姐的面,凤姐如此清算她的账,如此讽刺她的小气,亦是让李纨难堪不已。

当然,若李纨果真是一位“老好人”、“活菩萨”,那么,在面对凤姐的讽刺之时,虽然心中恼怒,只怕也无力发泄出来了。

只是,我们从接下来她的举动,分明能体会出,这位看似“老好人”的李纨,其极度强势的一面。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此时此刻的李纨,是真的上头了。而面对上头的她,一向强势的凤姐,却瞬间选择的低头。她不仅连忙应下了给惜春准备画画的工具,还当下许诺拿出五十两银子赞助大观园诗社活动。

见她如此,李纨才带着众人,满意的离开。

在此,我们也不妨分析一下,为何凤姐面对上头的李纨,姿态会变得如此低?其原因,不在乎这两点。

其一:凤姐是长房儿媳妇,而荣国府,是二房当家。因此,她的这个位置,原本是属于李纨的。只因其丈夫的早夭,使得作为寡妇的她,不能轻易抛头露面罢了。

所以对于李纨,凤姐是有愧的。

其二:尽管凤姐精明,尽管她能当着众人的面将李纨母子二人的账算的如此明了。但对此,李纨是丝毫不惧的,因为她所得到的,是贾母、王夫人一致认可的;是她甘愿过着“槁木死灰”这种凄苦生活所应得的。

更为关键的是,李纨不傻,对于凤姐的灰色收入,她亦是门清。其仅仅依靠着挪用下人的月钱放高利贷,一年下来利钱都有一千多两,还不算她打着贾府的名号替人打官司。

因此,凤姐之所以选择低头,是因为她明白,若继续如此争论,最终难堪的,终究会是她。

其二:拿捏薛宝钗。

在王熙凤因为流产进入休养期间,王夫人将荣国府的大小事交给了探春、宝钗、李纨三人打理。

只是显然,一向作为“活菩萨”的李纨,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反而作为贾府三小姐的探春,风光无限。

出于对于荣国府经济现状的考虑,她想出了“兴利除弊”的举动,尤其是,在借鉴赖嬷嬷家管理花园的模式,她所展开的改革大观园,更是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对于探春的所作所为,李纨是认可的。但对于薛宝钗接下来的举动,她诚然是反感的。这位客居在荣国府的外姓女子,仗着王夫人的支持,公然选择无视她与探春,当着众人的面,三言两语便将改革大观园的成婚,收入了囊中。

宝钗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原是分内应当的。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不然,我也不该管这事;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也忙。

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托我。我免不得去小就大,讲不起众人嫌我。

当然,除此之外,作为客居在贾府之中的薛宝钗,公然四处收买人心,亦是让李纨不满的原因之一。比如经平儿之口,所道出的,作为薛宝钗的贴身丫鬟,竟然认了宝玉的贴身小厮茗烟的母亲做干妈。

面对如此城府的薛宝钗,作为二房名正言顺的少奶奶,又怎么能容忍呢?

或许,也正是因此,在抄检大观园结束后的第二天一大清早,因为在抄检期间,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成为了唯一没有被抄检的对象,使得宝姐姐大为不满。

所以她一大清早,便独自一人,来到李纨这里,借着母亲身体不适的幌子,提出要搬出蘅芜苑与母亲生活几天。

对于宝钗的真实意图,李纨怎会不知呢?毕竟,就在宝钗到来的前一刻,她还与尤氏谈论起了惜春的事。

薛宝钗的到来,不过是想要找一个台阶下罢了,然出了名的“活菩萨”李纨,在这一刻,却一改往日的作风,面对宝钗,她可谓是干脆利落的拿捏了。

李纨因笑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的。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

试想,若李纨有心挽留薛宝钗,若她真心认为宝钗仅仅离开几天,她又怎么会提出让人去蘅芜苑看房子呢?毕竟在蘅芜苑中,并不缺少看门的婆子、丫鬟呀。

可见,李纨的言语,看似是在挽留薛宝钗,但其本意,却是立场坚定的要撵走她。

小结:

或许,通过以上这两个细节,我们便不难体会出,作为众人眼中“活菩萨”的李纨,其真实的一面,其实是一位有手腕、有魄力的少奶奶。毕竟,生活在荣国府这样的大家族中,她又仅仅与儿子贾兰相依为命,也诚然需要她,拥有着自保、拥有着我不犯人、人不犯我这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