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产绝缘料破局,500千伏高压电缆实现自主化跨越

2025年10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其所属山东电工电气重庆泰山成功研制国产绝缘料500千伏交流电缆,并进入批

2025年10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其所属山东电工电气重庆泰山成功研制国产绝缘料500千伏交流电缆,并进入批量化制备新阶段。这一突破打破了我国高端电缆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并非我国在高压电缆领域的首次突破。自2019年起,重庆泰山便开始了技术探索,参与了“基于国产绝缘料的交流500千伏高压电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1年成为关键节点,国产绝缘料500千伏交流电缆首次通过型式试验。

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之间,往往存在着一条需要艰辛跨越的鸿沟。中国电气装备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电缆领域迈入了新阶段。

 

01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批量生产的关键跨越

高压电缆绝缘料是电力装备领域的“高端芯片”,其技术难度极高。我国高压电缆绝缘料研制起步较晚,此前110千伏及以上绝缘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年进口量近10万吨,是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术之一。

此次500千伏交流电缆的批量化制备突破,核心难点在于打通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团队需要保障材料性能的稳定性、具备可持续的批量供应能力、确保批量化挤出的可靠性。

项目提出了基于国产绝缘料的超高压大截面绝缘三层共挤动态成型、长时间连续挤出一致性等控制方法,实现偏芯度优于行业标准。同时,通过大厚度绝缘内、中、外层交联度一致性控制策略,减少了绝缘内部的应力集中。

此次试验中,国产绝缘料500千伏电缆在工频耐压、冲击耐压、局部放电、热循环等关键试验项目中表现优异,验证了绝缘料本身及整个电缆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运行能力。

02 发展历程:国产绝缘材料的艰难攻关路

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自主研发之路可谓漫长而艰辛。自2011年起,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组织国内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试验检测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成立了国家电网公司高压电缆科技攻关团队。

2021年是国产高压绝缘材料的突破年。3月,首台套应用国产绝缘材料的220千伏交流电缆系统在辽宁阜新220千伏新煤线挂网;4月,国内首台套应用国产绝缘材料的500千伏直流电缆系统在张北柔直工程通过竣工试验。

同年9月,国产绝缘材料超高压500千伏交流电缆系统通过试验验证,标志着我国高压交流电缆绝缘材料的国产化研制迈向新台阶。

项目团队建立了完善的高压电缆材料配方开发、电缆系统设计、制造、试验及运维的协同创新体系,极大提升了我国高压电缆材料自主研发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掌握了500千伏及以下高压交流电缆绝缘材料核心技术,在绝缘材料复配及超净化批量制备、屏蔽填料分散及超光滑工艺控制等技术达到先进水平。

03 未来前景:从陆缆到海缆的全面国产化

随着500千伏交流电缆实现批量化制备,国产绝缘料的下一个战场将转向海底电缆。海底电缆运行环境复杂,对电缆的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可靠性要求更高,使得海缆料成为电缆绝缘材料国产化替代的最后一块“拼图”。

目前,35kV及以下的海缆料国产化已基本得到成熟应用,但220kV、110kV的海缆,多数仍使用海外陶氏化学和北欧化工的绝缘料。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产海缆超高压材料尚未大规模铺开,主要源于验证周期长、项目投入大、业主方审慎等因素。

未来风电发展将向深远海方向迈进,动态型海底电缆以及脐带电缆需求将增长。随着深远海项目离岸距离加大,配套的主送出类海底电缆将由现在的交流220kV三芯海缆向交流330kV、交流500kV、柔性直流400kV和525kV方向发展。

国产绝缘材料的发展也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升级。高压电缆产业链涉及石化基料、绝缘料复配、电缆挤出、试验评价、安装运维等诸多上下游相关产业,产业链长,如未来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将对上下游产业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

国产500千伏交流电缆的批量化制备突破,意味着我国超高压电缆设计制造水平跻身世界第一梯队。随着国产绝缘料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范围的拓展,我国能源战略自主保障能力将得到实质性提升。

电力装备国产化之路仍漫长,但第一步已经稳稳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