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他跟王翚学习元人笔意,能行吗

这幅画很有意思,清代画家方薰临仿了一幅王翚画的仿古山水。从画中可以看出,黄公望画过一幅《南山高隐》,王翚看后仿了一幅。多

这幅画很有意思,清代画家方薰临仿了一幅王翚画的仿古山水。从画中可以看出,黄公望画过一幅《南山高隐》,王翚看后仿了一幅。多年以后,方薰看到了王翚的仿作,于是也画了一幅。如果说王翚的临仿算“二创”,到了方薰这里应该是“三创”。每一次临仿,都与黄公望平淡天真的画风有了区别。看到方薰的《南山高隐》,竟然产生密体山水的感觉。

国画创作讲究传承,临仿是每一个画家的必修课。临什么、怎么临,就成了学习国画技法的重点。从方薰的《南山高隐》可以看到,他似乎走错了方向。最明显的一点,整幅画没有元画的淡逸萧散,而是充满清代山水画步步经营的雕琢感。看上去很精致,很用功,在意境上很难让人感受到文人情怀以及画家超逸脱俗的人格魅力。

方薰 南山高隐

也就是说,方薰想要学习元人笔意跟着王翚学,有点误入歧途的感觉。王翚有“清代画圣”的美誉,人们赞美他集古之大成。在清代画家群体中,王翚的确是最耀眼的大师之一。如果把他放入美术史中,把他的作品和宋元明三代名家比较,就显得不够分量了。哪怕把王翚与同时代的石涛比较,他也不如石涛有才情。

王翚号称学遍历代名家技法,很大程度由于他的基本功很厉害。他在临仿过程中能够做到形似,很多人看到临本与仿作面貌相似,就觉得学到了名家技法。实际上,真正的技法是笔墨、是审美情趣、是艺术思想。方薰想要跟王翚学习元人笔意,只能学到王翚的画风。如果无法看到元画真迹,完全可以搜寻明末文人画家的仿古作品进行学习。

方薰 南山高隐 局部

仿元人笔意,以学习临仿黄公望、倪瓒、王蒙的风格为主。吴镇传世作品很少,明清两代画家很少临仿他的作品。黄公望的画让人觉得心境平和,倪瓒的画让人觉得冷傲孤高。至于王蒙喜欢画书斋山水,以笔墨细腻精致著称。方薰画《南山高隐》,更像是仿王蒙山水。他在画中的题跋让人觉得形式和内容没有统一。

如果按照仿王蒙山水的角度欣赏,看看他画得好不好。王蒙很喜欢画树,只要能画树地方,他都不会空着。树多了就变成层林,有了空间关系。方薰在表现各种杂树空间的时候,只有大小之别,没有俯仰变化。看似笔笔精道,实际上都是重复的笔墨。

方薰 南山高隐 局部

再看方薰的山石画法,也有一些问题。他只关心每一块石头的皴染,而没有考虑石块堆积成山后的效果。比如上图局部,他画了一座结构很复杂的山。他想要利用线皴的运笔方向,区分前后左右。阴阳分明的石块位于最外侧,布满皴纹的石块被压在下面。

这样处理就有了问题,他画的山像人工堆砌的假山,缺乏整体的阴阳变化。他只能强调每一块石头的结构轮廓,强行让人接受他的设定。

方薰 南山高隐 局部

如果他想学习元人笔意,完全可以换个学习榜样。比如明末董其昌、清初查士标、弘仁,跟着他们的作品学习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