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三个爆点“标签”能否拯救一个三岁小孩

这几天有个挺沉重的“热点”,第一波“野人小孩”我没点开,第二波“高知父母”我也没点,今天看到“北京户口”我点了。因为我家

这几天有个挺沉重的“热点”,

第一波“野人小孩”我没点开,

第二波“高知父母”我也没点,

今天看到“北京户口”我点了。

因为我家里也有个有北京户口的三岁多的小朋友,今天早上还拉着我的手背着小书包开开心心去上幼儿园了…

ta不知道在同一个国家,还有个同龄人,一年四季全身赤裸,四肢着地爬行,像狗一样用嘴啃咬地上的食物…

前因后果,有关部门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去理清,

我们静待官方通报就好。

这里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

说说“野人小孩”“高知父母”和“北京户口”这三个爆点标签。

神农架“野人”,作为在国内延续经年的文化符号 ,其神秘性已内化为公众集体记忆。此次“野人小孩”事件虽发生在云南,

但其全身赤裸,四肢爬行等特征,

天然契合了公众对“野人”的想象,

形成“传说照进现实”的冲击效果。

网友通过将其与神农架野人科考节目、历史目击事件关联,

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

进一步推动这种底层文化符号的激活,

使地方单一事件上升为全国性的热议。

孩子父亲是本科学历、母亲是研究生,

(也有报道说母亲未读过书,一切以后续官方通报为准)

哪怕说“高知”有点勉强,

但终归是有知识有文化,

但他们却选择了一种既不科学,也不现代,甚至不健康的育儿方式,

还美其名曰“自然式育儿”…

“知识改变命运”大家是耳熟能详,

但这么个改法让大家“触目惊心”。

甚至引发了“学历与素质是否脱节”的讨论。

某平台上,“高学历父母竟让孩子当野人”等标题的播放量占比达27%,

其中又有几成用户只不过是想通过参与推翻“学历崇拜”的丰碑,获得一个情感宣泄和自我疗愈的机会。

“落户北京”成为传播链条中的关键节点。

北京户口作为中国户籍制度下的稀缺资源,承载着教育、医疗等多重福利,天然具有话题性。

当“野人小孩”这一弱势群体转眼之间竟与“北京户口”绑定,

再次引发公众对“资源分配公平性”的热议。

有人质疑“失职父母凭什么占用优质资源”,

也有人担忧“户口能否真正改变孩子命运”。本质上是公众对户籍制度焦虑的投射。

进一步推动事件从单纯的社会新闻上升到公共政策层面的讨论。

心理学中上有个“标签效应”。

说的是被“标签化”的个体会无意识地向标签暗示的方向发展。

例如,被贴上“失败者”标签的人,可能逐渐丧失动力,最终陷入习得性无助;

而那些被贴上“优秀生”标签的人,则可能因为长期承受压力,逐渐变得焦虑。

“失败者”和“优等生”还是相对常见的中性标签,那如果换作一些更负性和猎奇的标签,只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造成更大影响。

北京最近挺冷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已经都穿上了羽绒服。

希望北京给野人小孩一个户口前,先把基本的保暖解决好。

我不知道一个三岁小男孩,

背着这样三个爆点“标签”,

以后能活出怎样的“人”生。

希望他先活成个“人”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