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游戏进帮派或者家族,会先做一套试卷吗?
是的,不是晒充值记录,也不是肝度测试,而是一张正儿八经的《率土高考卷》!从单选到多选,再到填空、计算题全齐了,题目从“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到“诸葛亮北伐走的是子午道还是斜谷道”,再到“一支满编骑兵从许都出发,日行四十里,粮草够撑几天”,答完还要写一篇小论文:论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关键因素。

正如你所见,这不是哪个历史系的期末考,而是来自《率土之滨》游戏内【陷阵之志】家族的新人入门测试。
想加入这个家族?先答题,60分及格,低于此分直接拉黑,且永不录用。高分者不仅优先通过,还能获得游戏月卡和定制周边。
对此,有人吐槽:“打个游戏跟考编似的”,可《率土之滨》的玩家偏偏就吃这一套,真交卷的人不少,考完之后还要找人交流下标准答案与考试心得,觉得知识就是力量。

而把“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套玩到极致的,还得看南京大学物理博士【百川丨记忆】。
这位大手子是【命中注定】同盟的战术大脑、顶级军师,但他的备战方式和其他人完全不同,动不动就爱写论文。一篇正经八百的战术分析报告,开篇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熵恒增,同盟内耗亦如是”。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开区抢地盘就像封闭系统的混乱演化,越乱打,整体战力损耗越大。

为此,他提出“熵减战略”:通过规则明确分工,主动降低组织无序度。到了跨州阶段,他又搬出“量子纠缠”理论,说盟友利益深度绑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同步行动。
而且,这套理论不止写在纸上,他还组织了一场全员战略说明会兼答辩会,从原理讲到执行,愣是把一场游戏部署讲出了研究生答辩的架势,让盟主【刀刀】听完十分佩服:有这个军师,真值了!

这些操作看似离谱,实则早有伏笔。
在几年前,国家图书馆办“三国典籍文化特展”,展出的不只是《后汉书》《魏文帝集》这类千年古籍,还有一批来自率土玩家的原创文言作品。有讨伐叛盟的檄文,有追忆征战的战记,写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文采斐然。它们被正式收录,连央视都专门报道。

也是从这一刻起,《率土之滨》吸引了很多文化人来“捧场”。
中文系的学生来练笔,历史爱好者来印证推演,甚至有中学语文老师把玩家写的檄文当范文讲给学生听,说:“这就是文言文在当代生活的实际应用。”

与此同时,游戏里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不像玩家”的人:有人打完赛季写《同盟兴亡论》,有人为冷门武将考据生平,还有人自发整理《率土地理志》,对照《水经注》还原古代城池位置。他们不一定是战斗力最强的,但他们的存在,让这个沙盘世界变得不一样了。
在这里,一场战争的胜负或许只决定赛季排名,但一篇好文、一道考题、一次深度分析,却能留下长久回响。

说到底,《率土之滨》从来不只是个拼占领格子的SLG手游。
它像一块试验田,让那些爱历史、爱文字、爱较真的人,找到了能施展的角落。而当一张家族试卷都能引发热议,当一篇玩家檄文都能走进国图,你就该明白:没点文化,你还真玩不转这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