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西血脉交融:澳门土生葡人的国籍认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在澳门街头,常常能看到欧洲面孔的外国人,嘴里说着流利的粤语,和摊主讨价还价,一副和当地人没什么区别的样子。买完东西后,掏

在澳门街头,常常能看到欧洲面孔的外国人,嘴里说着流利的粤语,和摊主讨价还价,一副和当地人没什么区别的样子。买完东西后,掏出手机用支付宝扫码付款,看得人一脸疑惑:“这到底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

明明外貌和中国人差距过大,可是,他们却会很认真地说:“我是中国人。”那么,澳门土生葡人,究竟算不算中国人呢?

混血四百年

要搞清楚土生葡人是怎么来的,得从16世纪说起。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在澳门定居,带来了欧洲文化,也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缺女人。于是,远道而来的葡萄牙男子开始与当地华人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就是最早的土生葡人。

不过,早期的情况比较复杂。明清时期,官府直接下令限制这些混血家庭住进华人区域,他们只能聚居在特定地方。直到19世纪末,澳门社会管制放松,才允许更多的中葡通婚。

这些混血家庭并不是简单的"中西结合"。早期的土生葡人祖先中,除了葡萄牙人和华人,还有来自印度果阿、马来西亚、非洲等地的血统。经过几个世纪的通婚融合,现在的土生葡人身上往往流淌着多个民族的血液,绝大多数都有华人血统。

这群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化大杂烩"里,他们在家说粤语,上学学葡语,过春节也过圣诞节,既烧香拜祖又去教堂做礼拜。他们吃咸鱼炒饭,也吃葡国鸡,听粤语歌,也唱葡萄牙民谣。

更神奇的是他们的语言,在澳门,流行着一种特有的"澳门葡语",这是葡萄牙语、粤语、英语、荷兰语,甚至日语和马来语的混合体。在街头可能会听到一个欧洲面孔的人用带葡萄牙口音的粤语和人聊天,偶尔夹杂几句英语,这就是土生葡人的日常。

2021年,"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保护单位是澳门旅游学院。这是国家对他们文化地位的正式认可,不看脸、不看姓,只看你的根扎在哪里。

葡籍人里的中国心

到了20世纪90年代,澳门登记的葡籍人口达到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8.5%,其中88.8%的人声称自己的祖籍是中国。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葡萄牙的国籍法规定,凡在葡领土出生的人都自动获得葡籍。1981年实施的新国籍法更是放宽了条件,符合相关要求的澳门居民都可以取得葡籍。由于葡籍人在就业、教育、出国等方面享受很多优惠,相当数量的华人也申请了葡籍。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澳门有很多"葡萄牙人",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华人后代,只是拿着葡萄牙护照罢了。他们的心还是中国心,根还是中国根。

现在澳门约有1.1万真正的土生葡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葡萄牙已经没有任何近亲,有些甚至不知道祖先的葡萄牙老家在哪里。对他们来说,澳门就是家,中国就是祖国。

不是归来,而是回家

1999年澳门回归前,有外媒担心土生葡人会成为"无国籍民族"。这个担心其实挺搞笑的,他们世世代代住在澳门,要去哪里申请国籍?葡萄牙本国都不承认他们是纯正的葡萄牙人。

回归后的政策很明确,在澳门拥有永久居留权的居民可以自动获得中国国籍。面对这个选择,土生葡人群体出现了分化。有些人选择回葡萄牙,但更多人选择留下来。

澳门立法委员欧安利就是典型代表,2008年,他成为首位进入全国政协的土生葡人。2004年他主动放弃葡萄牙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还说了句很朴实的话:"我是澳门人,是土生葡人,但更是中国人。"

这些选择留下的土生葡人,很快就融入了澳门的社会生活。他们在政府机构、学校、医院、企业工作,交税、买房、看病、上学,和其他澳门居民没什么区别。

据了解,土生葡人中有一半以上在澳门政府各部门任职,约占公务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既懂葡语又会粤语,既了解西方制度又熟悉本地情况,成了澳门行政运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那张"洋面孔",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为什么要证明自己是中国人?

这些土生葡人明明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却总是被要求"证明自己是中国人"。

每天用港珠澳大桥通勤,领人民币工资,用中国医保,出入内地不用签证,一张澳门居民身份证搞定全部流程。但还是有人质疑他们的身份,说他们"长得不像中国人"。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前面说到的全国政协委员欧安利身上。他是澳门立法会议员,参与国家治理,服务中国法律,执行中国制度,但还是有人问他是不是"代表外国利益"。

这就很奇怪了,一个拿中国护照、住中国土地、交中国税、为中国建设的人,身份证上明明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还要怎么证明自己是中国人?

这种质疑反映出一个认知误区,把国籍身份和长相划等号。现代国家的认同,靠的是法律归属和制度参与,不是你长什么样。美国有华裔公民,加拿大有华人总督,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有"洋面孔"的公民呢?

文化桥梁

土生葡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们是合法的中国公民,更在于他们的独特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地位日益重要,土生葡人正好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他们既了解中国文化,又熟悉葡语国家情况,在促进中国与巴西、葡萄牙、莫桑比克等国的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澳门土生葡人协会主席飞文基就积极推动澳门与葡语国家的文化交流,组织各种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的价值。

澳门特区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支持土生葡人文化传承。设立专门文化基金,支持土生葡人的文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土生葡人文化内容,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鼓励土生葡人参与澳门公共事务,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

这些努力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也为澳门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活力。在2025年的全国政协、澳门立法会、广东高校、非遗项目名单中,都能看到土生葡人的身影。他们没有漂泊,一直就在那里,为这片土地建设奉献。

土生葡人的存在,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国制度的开放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在于它的单一性,而在于它能否接纳那些"看起来不像自己的人",只要他们扎根、奉献、建设。

土生葡人从未流浪,也无需寻找家园。他们的家就在澳门,他们的国就是中国。本来就在这里,从未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