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玉友花了不到300块买了条"米达料"手串,兴高采烈的晒图炫耀自己捡了大漏。

我凑近屏幕仔细看了看,心里一凉。
这哪是什么米达料啊!
分明就是罗甸玉!
一、米达料真的"满大街"了吗?说实话,这几年类似的事情见得太多了。
很多玉友对米达料趋之若鹜,却对这种料子了解得少之又少。
今天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米达料到底是什么来头。
什么是米达料?
米达料,是产自新疆且末地区的一种白玉山料,属于正宗的狭义和田玉。
玉色以脂白和高青白为主。
细腻油润,玉质干净,瑕疵少得可怜。
好的米达料打灯看不到结构,表面的油脂光泽甚至能跟普通籽料掰掰手腕。
可以说,在山料里,米达料绝对算得上顶流。

米达料现在还多吗?
答案很扎心:不多!非常少!普通玩家基本遇不到!
要知道,米达料这个矿区,清朝就开始开采了。
到现在早就处于断矿状态。
就算是专门做和田玉山料生意的商家,能拿出一两块标本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大部分精品料,都在资深玩家手里捂着。
那些动不动就说自己有"米达料"的商家?
玉友们,长点心吧!
二、罗甸玉是个什么东西?既然米达料这么稀缺,市面上怎么还到处都是?
这就不得不说说今天的主角——罗甸玉了。

罗甸玉的身份很尴尬
罗甸玉产自贵州省罗甸县,以前也叫"贵州玉"。
结构极细,密度极高,质地沉厚,表面有蜡状光泽。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
由于和田玉新国标放松了透闪石含量的规定,现在大部分罗甸玉都能出和田玉证书!
你没看错!
拿去检测,证书上白纸黑字写着"和田玉"。

罗甸玉能算好玉吗?
第一次接触罗甸玉的人,很容易被它迷惑。
白、细、润、糯,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
但稍微有点经验的玩家,上手之后马上就能发现不对劲。
罗甸玉最大的硬伤就是:玉性不足!
玉种老熟度太差。
玉质死板沉闷。
完全没有和田玉该有的那股灵气。
圈子里有句话说得很直接:"白不买罗甸,黑不买广西。"
虽然听着有点扎心,但罗甸玉确实是和田玉里的低端货。
可能就比韩国的春川料稍微强那么一点点。
三、为什么商家都爱用罗甸玉冒充米达料?这事儿其实不难理解。
三个字:利润大!
第一,价格悬殊太大
一块罗甸玉的无事牌,成本最多上百块。
但打着"米达料"的名号卖?
轻轻松松大几千!
就算良心一点,只卖598,那也是五倍的利润!
这种钱,谁不想赚?

第二,货源充足
罗甸玉是按吨计价的!
想做多少做多少。
想做成手串、牌子、手镯,随便挑。
这跟断矿多年的米达料完全是两个概念。
第三,维权基本没用
这是最狠的一点。
和田玉的鉴定一直处于"有等于没有"的尴尬状态。
无论是俄料、青海料、米达料还是罗甸玉。
送去检测,证书上都只会写三个字:"和田玉"。
就算你买到的"米达料"其实是罗甸玉,拿去复检还是"和田玉",甚至还能出羊脂证书,告到哪儿都没用!
这就是商家敢肆无忌惮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玉友们肯定最关心一个问题:
到底怎么分辨?
别急,我这就教你四招。
第一招:看玉质表现
米达料和罗甸玉都算是细料。
但细也分不同的细。
米达料的细,是玉质的细,细腻中还带着几分灵气。

罗甸玉的细,却是"石质"的细。
就像抛光的瓷砖,虽然结构致密,但比较闷。
怎么看都无法用"玉"来形容。
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第二招:看表面光泽
米达料属于非常标准的油脂光泽,是肉眼可见的油润感。
拿在手里,光泽柔和温润,让人爱不释手。
罗甸玉就比较直接了。
表面是非常明显的蜡质感。
虽然不算难看,但跟"油润"、"羊脂"这些词,完全不沾边。
第三招:打灯看光感
这一招最直观!
米达料打灯无结构,透光性比较强。
光打进去,能明显看到料子的通透感。

罗甸玉打灯就比较纠结了。
也许是因为结构太密,透光表现明显要低很多。
虽然不至于像广西黑那样只见光圈不见光。
但也实在谈不上多好。

第四招:上手感觉
这一招需要一点经验。
米达料虽然还不算真正羊脂玉,但油润细腻的手感,盘玩起来非常舒服。
罗甸玉上手倒是也感觉挺润。
但问题就在于,怎么盘都觉得自己在玩"肥皂"。
那种摩挲的感觉,多少有点诡异。
缺少和田玉该有的那种温润厚重感。
五、给玉友们的几句掏心窝子话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玉友们少交学费。
和田玉这行,水太深了。
尤其是现在各种新料子层出不穷,商家的套路也越来越多。
遇到价格特别低的"米达料"、"羊脂玉"、"籽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天上不会掉馅饼。

真正的好料子,永远不可能白菜价。
300块钱的"米达料"手串?
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
如果实在拿不准,可以多看、多上手、多对比。
或者找懂行的朋友帮忙掌掌眼。
玩玉这件事,急不得。
慢慢来,才能淘到真正的好东西。

最后送玉友们一句话:宁可买贵,不能买错!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转发给身边玩玉的朋友。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