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仁”与“不”隐藏了何种秘密?字源解码揭示“不仁”真义。
上一篇我们用“本源字义”还原了“刍狗”的真实内涵,其实是老子举了一个例子,用来比喻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
这一篇将继续用“本源字义”还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被误解最深的“不仁”二字。
“仁”字的“本源字义”分析
上图,是甲骨文“仁”字。
甲骨文“仁”字的右半部分,是个“=”字符,这个字符处在整个“仁”字的右下部分。
这个“=”字符在这里表示的是“重叠结构世界”,上面“一横”表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性世界”,下面“一横”表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显性世界”。
甲骨文“仁”字的左半部分,就是一个“人”字,这个“人”相对于右半部分的“=”字符来看,要高很多。
因此,这个“人”字在这里不是代表“显性世界”中的“显性人体”,而是被用来代表处于“隐性世界”深处的高维生命。
所以,甲骨文“仁”字的“本源字义”是:处在“隐性世界”深处的高维生命。
基于此,“天地”与“圣人”指的都不是“显性世界”中的天空与大地,以及能被人所推崇的圣人,而是指存在于“隐性世界”中的那些在“隐性世界”都属于高维的生命。
“不”字的“本源字义”分析
上图,是甲骨文“不”字。
甲骨文“不”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是个“二”字符,这个“二”字符其实也是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的,只是下面一横被拉长了,用来特指“重叠结构世界”中的“显性世界”。
下半部分是个上下颠倒的“大”字,“大”字是人的正面图示,在“本源字义”中是向上的意思,现在上下颠倒以后,就用来表示向下的含义。
为了强化向下的含义,这个人的两个手臂和头部都被向下拉长了。
向下,在“本源字义”中用来表示深入“重叠结构世界”中的“显性世界”。
所以,“不”字的“本源字义”是:从“隐性世界”深入到“显性世界”。
“不仁”的内涵分析
结合以上“不”与“仁”的分析可以看到,“不仁”二字表示的意思是:
在“隐性世界”深处的高维生命,从“隐性世界”深入到“显性世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真正内涵解读“天地不仁”并不是说在“隐性世界”非常高维的生命来到“显性世界”,而是说在“隐性世界”非常高维的生命创造了“显性世界”。
“以”是前后两段的连接词,“以”后面的“万物为刍狗”是“天地不仁”创造“显性世界”的目的。
这里的“万物”不是指所有的物,而是指所有带有生命的生物,换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就是“众生”。
“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创造了所有的生命,都是为了帮助人能够认识、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
而“圣人不仁”是说“隐性世界”深处的非常高维的生命,直接以人的形式来到了“显性世界”,教“显性世界”中的人学习、练习“心智系统转换”。
综上可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揭示了人类社会这个“可感世界”产生的原由,以及人类与其所处的现实世界之所以存在的终极目的——为学习、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而存在。
关于“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详细解释,请看心智玩家的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