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键与建筑共鸣,乐谱与空间对话——西安市经开第二学校4C钢琴社团的心智学子们走进西安音乐学院开启了一场音乐研学之旅。这场由专业声场与古典美学交织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音乐厅的物理灵魂,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一、建筑即乐章:在声场中解锁音乐密码
进入西安音乐学院,三座各具特色的歌剧舞剧厅、室内乐厅、交响厅如同三首风格迥异的交响诗,在专业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聆听“千人音乐厅”如何通过穹顶设计实现声波的自然漫射;欣赏巴洛克时期就诞生的古老管风琴,聆听着先辈音乐家的故事。




二、星海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寻找音乐基因
冼星海生平展览区成为最生动的思政课堂。孩子们透过泛黄的乐谱手稿,看见《黄河大合唱》如何诞生于延安的土窑洞;他们用激昂的声响在交响厅里和老师一起朗诵、歌唱“风在吼,马在啸”的旋律线条,感受每一个音符带给我们的力量。





三、舞台即战场:在聚光灯下完成艺术蜕变
交响大厅内,《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激昂旋律回荡其间,每位同学都沉浸式感受着黄河精神的壮阔磅礴与坚定力量。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的专业教师亲临指导,孩子们专注研习舞台礼仪:从鞠躬的精准角度到谢幕的从容步速,从掌声的恰当节奏到声场的全程静音,在每一处细节里,悄然涵养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琴童代表更获珍贵机会,端坐于交响厅的九尺斯坦威钢琴前倾情演奏。从古典经典《降 G 大调奏鸣曲》《四小天鹅舞曲》,到治愈流行佳作《如愿》《大鱼海棠》,一曲曲优美旋律流淌指尖、萦绕耳畔,深深镌刻在每位琴童的心底。







四、美育新范式:行走课堂培育有温度的艺术家
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深耕 “行走的音乐课堂” 实践基地建设,每学年都会迎接大批中小学生,沉浸式体验独创的 “声场体验-历史浸润-舞台实践” 三位一体研学模式。这一创新形式,成功将美育从传统琴房延伸至广阔的建筑空间,让艺术教育更具场景感与感染力。谈及此次研学活动的初衷,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会弹琴的孩子,更要助力新一代青少年懂音乐、爱艺术,在美育滋养中厚植文化自信。”



研学回声:
小琴童说:“原来音乐厅的椅子会‘唱歌’ 我想有一天能在交响厅为大家演奏”
家长感言:“孩子回家后主动打开琴谱,说感觉我的指尖想在钢琴上跳舞。”
教师观察:“走出音乐课堂,日复一日练习的音符更有了生命力 ”



这场音乐研学,是西安市经开第二学校 4C 钢琴社团与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携手奏响的教育协奏曲。孩子们怀揣着声学模型的奥秘、星海故事的感动与舞台礼仪的素养满载而归,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更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深深热爱艺术的心。我们满心期待,这些在专业声场中浸润过的纯粹灵魂,终将在未来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后续,相信回归社团继续在钢琴专业成长的学子们将对艺术的学习和感悟更加深刻,也能持续专注的将一门特长学习长久的坚持下去,音乐的美好将相伴在成长的每一个风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