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Rivian:特斯拉阴影下的“电动冒险”拓荒者

当Rivian在2025年11月宣布为CEO RJ Scaringe推出最高46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时,这家美国电动车制造商

当Rivian在2025年11月宣布为CEO RJ Scaringe推出最高46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时,这家美国电动车制造商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与特斯拉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的对标,让市场将目光聚焦于这个以"电动冒险"为标签的行业挑战者。然而,要理解这一薪酬方案背后的战略意图,首先需要回溯Rivian十六年来从车库创业到行业黑马的跌宕历程。

从跑车迷到环保创业者:Rivian的起源故事

Rivian的故事始于2009年,由创始人Robert Joseph Scaringe(RJ Scaringe)在佛罗里达州创立。这位年轻时痴迷大排量跑车的机械工程师,在求学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传统燃油车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将个人转变升华为创业使命——打造既能满足户外冒险需求,又兼顾环保理念的电动车。创业初期的Scaringe几乎身无分文,既没有团队支撑,也缺乏技术积累,仅凭少年时期雇主提供的数十万美元投资,在默默无闻中坚持研发多年。

这种"理想主义式"的创业状态持续了整整十年。直到2019年,Rivian迎来命运转折点——接连获得亚马逊与福特的注资,总额高达140亿美元。这笔资金不仅让公司摆脱了财务困境,更使其一跃进入全球新能源车版图。尤其是亚马逊的入局,为Rivian带来了不仅是资本,更是改变行业格局的战略资源。

产品矩阵与商业闭环:"冒险+商用"双轮驱动

Rivian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差异化的产品路线。与特斯拉主打城市通勤市场不同,该公司将目标用户锁定为户外探险爱好者,推出的首款量产车型R1T电动皮卡(2021年交付)和后续的R1S电动SUV,均以"全地形能力"为核心卖点。其中R1S SUV凭借独特的市场定位,成为华盛顿州售价7万美元以上的最畅销豪华SUV之一,验证了其高端冒险车型的市场潜力。

真正让Rivian声名鹊起的是其商用车型业务。2019年,亚马逊与Rivian签订了10万辆电动配送车(EDV)的采购协议,这是当时业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电动车订单。截至2025年中,亚马逊已接收3万辆该车型,并计划到2030年完成全部10万辆交付。这笔订单为Rivian构建了稳定的产能基础和现金流来源,同时也成为亚马逊实现碳中和承诺的重要支撑。2023年,Rivian开始向德国市场拓展,向亚马逊欧洲分支机构交付300多辆电动货车,标志着其商用车型的国际化布局正式启动。

资本博弈与生存挑战:估值神话背后的盈利难题

2021年11月,Rivian以每股78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暴涨53%,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美元,超越传统车企福特和通用,成为全球市值第三高的汽车制造商。当时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已拥有近5万张R1系列车型预订单(需支付1000美元可退定金)和亚马逊的10万台EDV订单,市场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太久。量产交付后,Rivian陷入了新势力车企普遍面临的"量产即亏损"困境。2021年上市至今,公司累计亏损已超150亿美元,平均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近10万美元。2024年,Rivian全年交付量仅为5万辆,不足特斯拉的1/30,而其主销的R2车型(定价4.5万美元)虽试图下沉市场,但相比特斯拉Model Y仍贵出1000多美元,市场竞争力受限。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收紧使Rivian失去了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进一步削弱了产品价格竞争力。与此同时,美国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仅为中国的1/3,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增长缓慢,这些外部环境因素都加剧了公司的生存挑战。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在2023年预言Rivian将在6个季度内破产。

战略破局:从融资到产能扩张的生死时速

面对严峻形势,Rivian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2024年,公司与大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获得资金支持并共享技术平台;同时成功申请到美国能源部贷款,用于佐治亚州新工厂建设。该工厂计划2026年实现产能超40万辆,成为Rivian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赌注。

在股权结构上,截至2025年,亚马逊持有Rivian约13.3%股份,是仅次于创始团队的核心股东。这种"战略投资者+创始人"的股权架构,既保证了公司运营的独立性,又能获得亚马逊在物流、技术等方面的持续支持。此次推出的46亿美元CEO薪酬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新方案取代了2021年制定的旧计划(原要求股价达到110-295美元),将行权条件调整为未来十年股价达到40-140美元,并增加了营运收入及现金流等7年短期指标,体现了公司在务实与野心间的平衡。

结语:电动车赛道的"耐力赛选手"

从2009年的默默无闻到2025年的行业焦点,Rivian用十六年时间走完了传统车企数十年的发展道路。它既拥有亚马逊这样的巨头背书,又面临着特斯拉的直接竞争和持续亏损的财务压力;既在细分市场证明了产品实力,又需在规模化盈利上实现突破。此次46亿美元薪酬方案的推出,不仅是对CEO Scaringe的激励,更是Rivian对未来十年发展的自我期许。在电动车这个漫长的"耐力赛"中,这家以"冒险"为基因的企业,正试图在特斯拉的阴影下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