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挤爆货架的中式养生水,为何突然哑火

2022年,“一整根”人参水横空出世,凭借熬夜场景与猎奇营销一夜爆红,一举打开了中式养生水的商业化大门。2023年,可漾

2022年,“一整根”人参水横空出世,凭借熬夜场景与猎奇营销一夜爆红,一举打开了中式养生水的商业化大门。2023年,可漾、元气森林好自在凭借 “药食同源”的理念,扛起“中式养生水”大旗。

进入2024年,“中式养生水”赛道进一步升温,市场规模飙升至30亿元,2028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各路玩家蜂拥而入,掀起“轻养生”潮流,呈现“新势力突围、老巨头转型、跨界者搅局”的三重竞争态势。

新势力品牌持续发力:

好望水推出“照顾”系列,茶小开打造“悦然水”系列,轻上则联合农科院研发“东方补者”系列,可可满分、果子熟了、N12等品牌也纷纷涌入,抢占“中式养生水”风口。

传统巨头不甘示弱:

传统巨头依托渠道优势同样动作频频。盼盼食品推出子品牌“神农很忙”,露露上线草本养生饮系列,康师傅、统一、三得利等老牌企业也陆续跟进,布局养生水市场。

跨界玩家更是来势汹汹:

来伊份、京东七鲜、美团小象超市等凭借“即时零售+自有品牌”优势,相继推出自营养生水产品,盒马联合中药老字号李良济联名推出“五汁饮&暑清元气水”新品,形成多维度竞争格局。

在脆皮打工人的健康焦虑之下,“中式养生水”迅速崛起,成为瓶装水、可乐、气泡水等饮料的水替,软饮料市场新宠,终端货架几乎被各式“养生水”挤爆。其中,元气森林旗下“好自在”红豆薏米水表现尤为亮眼,在中式养生水品类中拔得头筹,更成为该赛道首个突破十亿规模的战略大单品。

然而市场风向瞬息万变。就在行业普遍看好中式养生水将在2025年迎来品类大爆发之际,以冰红茶为代表的冰茶阵营却强势回归。康师傅、统一、元气森林、农夫山泉、今麦郎、娃哈哈等等头部品牌集体发力,通过“减糖不减味”的产品升级,重新激活大众消费需求,冰茶再度站上饮料市场C位。

相比之下,“中式养生水”的热度骤降。终端调研显示,其动销表现远不及冰茶、无糖茶与椰子水等成熟品类,部分门店月销量仅为个位数。

原本被资本寄予厚望的中式养生水,为何突然就哑火了?

品牌军师陈华明认为,“中式养生水”赛道看似热闹,产品也越推越多的,但老登味也越来越重,与年轻人的真实需求脱节。

中式养生水本质是饮料,其核心是成为日常饮用水的“替代品”,而非用来治病的药物。早期“中式养生水”以红豆、绿豆、桂圆、红枣等国民级食材为主,这些食材本身就具备认知广、接受度高的特点,具备成为大众饮品的基础。

左右滑动

然而当下“中式养生水”的产品开发却陷入“药替”误区,部分产品盲目加入牛蒡、罗汉果、黄芪、陈皮、铁皮石斛、胖大海、人参、黄精、党参等药材,一味强调“药效”,硬生生将“水替”做成了“药替”,背离了“中式养生水”的初衷。

左右滑动

“六味地黄饮”便是典型反面教材,试图以张仲景为背书,将传承千年的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以饮品形式焕新,却因过度绑定“药用”属性,完全背离了消费者对日常饮料的需求。

相比之下,王老吉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在于它重新定位为“预防上火的植物饮料”,淡化药味、让王老吉融入日常消费场景,完成了从“药饮”到“大众饮料”的赛道转换,打破消费者对凉茶“药饮”的固有认知,从区域性品牌跃升为全国知名饮料品牌。

年轻人追捧的“中式养生水”,本质是一种轻松、悦己的生活方式。他们认同“药食同源”的东方智慧,但反感老派的说教式表达。但当下许多养生水产品充满"老登味",过度强调"古方、祖方、非遗、百年传承"等标签,联合中药研究所进行权威背书,将养生包装成一种沉重、老派的文化符号,却忽略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轻松对话。

左右滑动

年轻人要的是“威士忌里加党参、咖啡杯里泡枸杞”的玩趣体验,要的是“熬最晚的夜、喝最补的水”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听品牌讲老祖宗的故事,将产品包裹上沉重的传统文化外衣,这样的“老登味”只会和年轻人追求的“轻养生”方式越走越远。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离开剂量谈功效同样也是耍流氓。”中式养生水所用药食同源食材虽有一定理论依据,但品牌商家往往在营销中刻意夸大其效,而普遍缺乏权威机构的功效认证,再加上不太亲民的价格,导致消费者预期与现实出现落差。例如,有消费者连续饮用薏米水三个月后,体检显示湿气指标并无变化。

另一方面,养生水普遍忽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如红豆薏米水其性偏凉,脾胃虚寒者饮用后反而可能加重不适;而枸杞红枣水,湿热内盛、痰湿较重者亦不宜多喝。品牌商家将养生水包装成普适的“万能解药”, 不仅可能无法达到养生目标,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饮料而言,“好喝”是决定其市场生命力的根本要素,这也是冰茶品类强势回归的关键逻辑。消费者追求的是入口时的“爽感”,而非苦涩的“药感”。然而当前中式养生水普遍陷入口感误区:为强化“养生功效”而过度添加药材成分,导致产品药味突出、口感与日常饮品背道而驰。这种“药感”体验极大阻碍了产品的复购与日常化饮用,成为中式养生水从“潮流单品”走向“主流饮品”的最大障碍。

从“药替”回归“水替”:

构建国民级日常饮用场景拒绝“药替”,回归“水替”本质,聚焦国民级食材,开发国民级养生水。通过构建高频、刚需场景,让中式养生水融入办公、出行、餐饮等日常生活中,真正适配日常饮用的国民饮料。

从“说教”转向“对话”:

以年轻化表达激活文化基因

告别“老登味”,用“潮文化”解码东方养生文化。通过潮流设计、趣味营销、产品包装、跨界联名,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对话,让“中式养生水”潮起来,实现传统文化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同频共振。

从“药感”走向“爽感”:

以口感革命突破品类边界将“好喝”作为产品开发的第一性原理,在保留养生属性的基础上,通过配方优化、工艺升级,风味拓展,突破“中式养生水”品类边界,打造清爽、愉悦的饮用体验,让养生水“好喝”起来。

中式养生水的突然“哑火”并非品类风口消失,而是发展过程中偏离了饮料本质与消费者核心需求。唯有回归饮料本质需求,中式养生水才能真正从“风口”走向“主流”,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站稳脚跟。三大战略支点不仅是“中式养生水”品类突围的关键,更是东方养生智慧焕发新生机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

陈华明,师从中国第一策划人叶茂中,超级品牌体系、品类尖刀战开创者。深耕大快消、大文旅、大健康行业20年,助力100+品牌实现战略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