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或多或少的色素痣,俗称“痦子”。
这些或平坦或凸起的深色小点,有的与生俱来,有的在成长过程中悄然出现。

人为什么会长色素痣?
色素痣是一种由皮肤内黑色素细胞异常聚集、增生形成的良性皮肤肿瘤。
遗传和个体体质是决定一个人色素痣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就像我们的肤色、发色一样,存在个体差异。同样,有些人天生色素痣较多(可能脸上、身上都分布着),有些人则相对较少,甚至脸上干干净净。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虽然遗传是基础,但外在环境因素,特别是日晒,也会影响色素痣的发生和发展,诱导或者加速它的发生,一次性晒伤就能诱发出一批色素痣。因为过度的紫外线暴露,强烈日晒,会显著增加黑色素细胞的活性,从而诱发新的色素痣形成,或促使已有的色素痣颜色加深、体积增大。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对色素痣应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首先它是普遍存在的,几乎人人都有;第二,绝大多数的色素痣都是安全的,发生恶变的几率很低。不能因为了解到存在与色素痣表现类似的恶性疾病(如恶性黑素瘤),就对身上所有的痣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在此希望大家对痣或者对皮肤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有一个自检、预防的意识,这样就能减少一大批的恶性黑素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如何自检色素痣的良恶性?
识别色素痣的良恶性是一个科学过程,可遵循“家庭初筛”与“专业诊断”两步走策略。
1.关注“新发”与“年龄”
如果在二三十岁时没有某个痣,而到了快四十岁或之后,身体上突然新出现一个黑斑(痣),这需提高警惕。随着年龄增长,新发痣的恶性风险相对增高。
2.关注“大小”界限
需要警惕的新发痣,基本上以5mm为界,或者再严格一点,比如3mm、4mm。不必为针尖大小(1-2mm)的新痣过度紧张。如果新出现的痣直径达到或超过3mm,尤其是接近5mm,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用专业手段检查其性质。
医生会仔细检查痣的以下特征:
1、良性痣通常形状对称或规则,恶变倾向的痣可能形状不规则、不对称;
2、良性痣边界清晰、光滑。恶变倾向的痣边界可能模糊不清、呈锯齿状或不规则;
3、良性痣颜色通常均匀(棕色或黑色)。恶变倾向的痣颜色可能不均匀,出现深浅不一,如棕、黑、红、白甚至蓝色混杂;
4、直径较大(尤其>6mm)的痣需更关注,但并非绝对标准(小痣也可能恶变);
5、痣在短时间内(如数月)是否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快速增大(如从3mm迅速长到5mm),颜色明显加深或变得不均匀,出现隆起、破溃、出血、瘙痒或疼痛。
除了询问病史、肉眼观察以外,现在还有很多辅助检查手段,比如皮肤镜。皮肤镜能有效穿透表皮角质层,观察到表皮下部及真皮表皮交界处的结构,这正是交界痣和恶性黑素瘤好发的部位。皮肤镜能提供痣的放大图像,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帮助医生更有效地判断良恶性风险。
如果通过临床和皮肤镜等检查,高度怀疑是恶性,诊断金标准是活检病理,是目前唯一能最终确诊色素痣良恶性的方法。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发现米粒大小以上的色素痣,不管是出于治疗目的,还是出于预防或者美容的需求,都主张做美容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的好处:精细缝合能最大程度减少疤痕形成;切下来的组织可以做病理,而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这是手术切除最核心、最重要的优势。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恶性病变(如恶性黑素瘤、基底细胞癌等),避免误诊误治。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官网 - 李航 主任医师《痣样黑斑》
本文版权归医学微视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ID:yixueweishi),谢绝直接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