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和讨厌的人组队,逃还是刚?这 3 步让你把事做成

“老师,他不喜欢我……他把我微信删了……可我们是连坐啊,能不能换组?”看到这段学生的倾诉,你是不是瞬间想起了某个让你头皮

“老师,他不喜欢我……他把我微信删了……可我们是连坐啊,能不能换组?”

看到这段学生的倾诉,你是不是瞬间想起了某个让你头皮发麻的场景?比如那个总给你甩脸色的同事,或者合作时全程摆臭脸的搭档——明明要一起为结果负责,对方却像堵墙,把你晾在尴尬里,甚至可能因为他的“摆烂”,最后你也要跟着受影响。

其实不止校园,职场里更常见。项目要和不对付的人组队,KPI要和合不来的人绑定。“怎么和不喜欢自己的人把事做成”,是从学生到职场人,谁都躲不开的必修课。今天就借着这个学生的事儿,手把手教你怎么破局。

作为教练的思考

学生问“能不能换组”时,我回了“不行”。不是故意为难,而是想让他明白:换组看似能逃开当下的难受,却错过了一个在“后果不致命”的环境里练手的机会。

你想啊,现在有老师、有同学兜底,就算搞砸了,代价也不大;但要是进了职场,遇到难搞的客户或同事,谁能给你“换组”的机会?“在有人兜底时学会摔跤,总比独自面对世界时栽大跟头强。”

而且这次“被迫共处”,其实是在练三种本事:

1.情绪韧性。成年人总得学会,哪怕心里膈应,面上也能稳住,把事推进下去。

2.解决问题的思维。一旦知道“逃不掉”,大脑才会从“唉声叹气”转向“琢磨办法”。

3.职业素养。把“他讨厌我”这种情绪化的想法,换成“他不配合做事”这种客观问题来处理是职业化的关键一步。

破局三步法

破局的核心逻辑就一个——分清“课题”,他讨不讨厌你,是他的事;你要把事做成,是你的事。别为他的情绪耗神,但要为自己的目标找解法。

第一步,先搞清楚自己的“战场在哪”

别陷在“他针对我”的情绪里,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①他做了啥?(客观描述)比如删微信、上课睡觉、不回消息这些行为。

②我啥感受?尴尬、着急、生气都算,承认情绪,但别被它带跑。

③我最终要啥?对学生来说,是完成作业拿学分;对职场人,可能是项目上线、拿下客户。

想清楚最后一点,问题就从“他喜不喜欢我”,变成了“怎么在他不配合的情况下,把我要的结果拿到?”方向一明确,后面就好干了。

第二步,绕开“人”,先把“事”推进

既然改变他很难,那就聚焦“把事做成”。沟通上,他删了微信,建群都建不起来?直接拉其他所有组员建个新群,然后在群里说:“咱们建个群同步作业进度。XX同学暂时联系不上,有他联系方式的同学麻烦说一声;要是联系不上,后面讨论结果我也会通过邮件或者课程平台发给他。”这样既推进了沟通,又把“联不联系”的责任放到明面上,你也落得坦荡。

合作问题上,他就是不干活,摆烂怎么办?你直接在新群里发个《任务分工表》,把每个环节的负责人、截止时间写清楚,然后@所有人。比如“周一前,A收集资料;周三前,B写初稿……”相当于给他递了个“模板”,他要是还不做,就是明着违约,后面跟老师解释也有证据。

第三步:给自己搭个“防火墙”

别抱希望他会突然“变好”,提前做准备。

心态上,默认他可能不参与,把他该做的事当成“备用任务”。行动上,和其他组员约好,要是到截止时间他还没动静,谁能临时顶上去,保证进度不掉。精力上,别总盯着他生气,把劲用在和其他能配合的人一起做事上。

学习在课外

你现在练的“先明确目标,再立规矩,然后公开沟通,最后做预案”,其实就是未来带团队、搞项目的核心逻辑。

等进了职场,遇到更难搞的人。比如挑刺的客户、甩锅的同事,你会发现当年硬着头皮解决小组作业的自己,已经悄悄攒下了底气。真正的“职场毕业证”,不是看你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在一次次难受的合作里,能不能练出从容和智慧。

要是你现在正卡在一段难受的关系里,不知道咋破局,欢迎私信,咱们聊聊怎么找到突破口。

划重点

学会课题分离,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事,不被无法掌控的事情烦恼。

——END——

专注化解职业困境,助力你的职场成长

作者简介:黑碳包,BCC全球生涯教练、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FDW教学技巧引导师、KAB/SYB创业导师、三级拆书家。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教就业赛道金奖指导教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教成长赛道银奖指导教师。

专注于职业规划咨询、个人成长教练和教学技能提升的资深导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个人成长》等课程,独立完成包括《关键对话》《影响力》《职场影响力》《刻意练习》《认知天性》《微习惯》《非暴力沟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终身成长》《认知觉醒》《敢于冲突》等 百余场拆书活动。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帮助学员在认知觉醒、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领域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