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利川的希望小学,一场关于梦想的课程正在上演——上汽大众“繁星计划”公益探访活动在这里落地,员工、车主、媒体和青少年发展导师共同参与,为孩子们带去打印机、书籍、体育器材等物资,更通过丰富课程与长效互动,践行全面教育理念。从湘西山间到鄂西秘境,“繁星计划”累计捐赠超2100万元,援建11所希望学校,照亮了万余名乡村孩子的未来。而这背后,是一套以“可持续增长”为核心的ESG战略,通过环境、社会、治理三维协同,让企业在行业寒冬中稳如磐石,也成为其41年深耕中国市场、收获消费者信任的核心密码。

教育公益虽成企业常态,但上汽大众的破局之钥在于“长期主义”与“精准赋能”的双轨并行。《中国慈善捐赠2024》显示,教育领域年度投入达375亿元,占比24.86%,可大多数项目仍停留在硬件捐赠层面。上汽大众早在2015年就联合青基会发起“繁星计划”,从教学楼援建、设备捐赠等“输血式”帮扶,升级到2023年2.0版本聚焦STEM教育,完成了向“造血式”赋能的转变。这一进化精准契合了乡村教育需求的演变,也正是ESG Growth战略中“社会价值优先”理念在实践中的鲜活体现。

“繁星计划”的独特价值,在于企业核心能力与公益诉求的深度融合,这依托于ESG战略“产业赋能公益”的顶层设计。作为拥有四十余年技术底蕴的车企,上汽大众通过ESG“技术共享”机制,组织新能源汽车研发工程师团队开发课程,把MEB纯电平台的力学原理、电池能源知识,变成乡村孩子可动手的STEM实践——湖南学子组装太阳能小车,河南学生设计环保垃圾车,湖北孩子制作汽车模型。这一“工业基因+教育公益”的创新模式,不仅让STEM教育在乡村落地,也让企业技术积累转化为社会价值,形成“公益反哺品牌”的良性循环。配合覆盖400余人次的教师培训和12门标准化课程,一个可持续的教育生态逐步建立,真正点燃了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

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内卷,上汽大众的这份执着更显远见。当同行追逐短期利益时,上汽大众通过“共益+”平台,整合员工、车主、媒体等力量,构建开放公益生态。从受助学子成长为志愿者回馈家乡,到车主参与朗读课传递温情,这种全价值链参与模式,不仅加深了品牌与用户的情感链接,更将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无形资产。这正是ESG“Growth战略”中“履行社会责任”支柱的具体践行,它与稳健治理、低碳转型等共同筑牢了企业的抗风险基座。

四十一年在中国市场的深耕,让上汽大众超越了“盈利工具”的单一角色。“繁星计划”走进恩施时,混知团队的历史课、媒体人的朗读课与土家族舞蹈相融,生动演绎了“制造有温度,公益有深度”的哲理。企业赚钱是生存之本,但与大众梦想同频,才是长远根基。如今,乡村教育振兴升至国家战略,汽车行业向新能源快速转型,上汽大众的十年公益与ESG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真正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产品迭代速率,更在于与时代共鸣的温度与深度。当更多“繁星”被点燃,当ESG成为增长内核,企业的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稳,越走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