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革命深度交织,有色金属与可控核聚变两大领域呈现交叉融合趋势。
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对铜、铝、锂等金属需求持续攀升;
另一方面,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将重塑能源结构,推动高温超导材料、特种合金等高端金属材料需求升级。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达4965亿美元,2050年或突破万亿美元,为有色金属行业开辟全新增长极。
有色金属+可控核聚变 概念:核心9家公司分析,为投资者提供战略参考。注意:以下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研讨。

技术壁垒:全球唯一量产ITER级全钨复合偏滤器的企业,牵头制定国家标准,钨铜偏滤器市占率超50%,核聚变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超15%。
核心优势:
偏滤器核心材料承受超10MW/m²热负荷,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2025年新增核聚变订单超3亿元,累计专利899项;
背靠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研发实力雄厚。
市场地位:国内高端金属材料龙头,2024年营收75.7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
2. 白银有色:超导电缆突破者技术突破:成功制造国内首根750米长核聚变用超导电缆,打入ITER项目供应链,填补国内空白。
核心优势:
超导电缆在-269℃低温与10万高斯磁场中保持稳定性能;
掌控全球最大锂矿资源(格林布什锂矿)部分权益,资源保障能力强。
风险提示:2025年因30亿元理财逾期隐报遭罚880万元,管理层合规风险需关注。
3. 东方钽业:高纯铌材靶材龙头技术壁垒:全球最大钽铌供应商,高纯铌材占核聚变靶材市场30%份额,产品纯度达99.99%。
核心优势:
攻克高纯钽粉提纯、大尺寸靶坯成型等关键技术;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长44.55%,产能释放叠加下游高景气支撑。
增长逻辑:国家大科学装置、5G通信等领域需求爆发,定增扩产湿法/火法产能超4000吨。
4. 金田股份:铜加工巨头转型业务布局:铜及铜加工占比89.96%,磁性材料占比1.04%,布局高端铜合金用于核聚变磁体绕组。
核心优势:
国内最大综合性铜生产基地,阴极铜产能超180万吨/年;
子公司担保余额94.5亿元,占净资产113.24%,需关注财务杠杆风险。
市场地位:铜精矿自给率35%,通过控股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形成“国内+海外”双资源保障。
5. 厦门钨业:钨钼+稀土+新能源三栖龙头技术壁垒:全球最大钨生产商(占全球产量30%),钨铜复合部件用于核聚变偏滤器,硬质合金产量全球前三。
核心优势:
钨钼业务占比48.54%,电池材料业务占比37.51%,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研发;
控股子公司厦钨新能开发硫化物技术路线固态电解质。
增长逻辑:新能源汽车用钨需求年均增长15%,稀土永磁材料产能达1.2万吨/年。
6. 上大股份:高温合金新锐技术突破:试制成功X-750合金样品,具备优异高温强度与抗辐照性能,有望成为核聚变反应堆标准材料。
核心优势:
与中核研究院联手开发特种合金,定制化金属配方满足极端工况;
2025年市盈率93.51倍,反映市场对其技术稀缺性的认可。
风险提示:需警惕高温合金技术迭代风险及客户集中度过高问题。
7. 斯瑞新材:核级金属材料专精特新技术壁垒:生产核聚变装置用TZM和钨铜复合材料,掌握被动板制备技术与界面研究。
核心优势:
子公司西诺拥有核电银合金控制棒唯一生产线;
天力复合为核电用金属复合材料唯一国产批量化供应商。
市场地位:核级不锈钢、钽铌带材等关键材料供应ITER项目,技术壁垒极高。
8. 天力复合:金属复合材料隐形冠军技术突破:国内唯一批量化供应核电用金属复合材料的企业,产品用于核聚变装置结构部件。
核心优势:
参与核聚变用被动板制备技术研究,界面结合强度达国际标准;
客户覆盖中核集团、国家电投等核心企业。
增长逻辑:核电“十四五”规划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带动复合材料需求年均增长20%。
9. 中洲特材:特种合金定制专家技术壁垒:研发的钨铜复合部件承受超10MW/m²热负荷,为偏滤器提供“隔热铠甲”。
核心优势:
与中核研究院合作开发特种合金,材料配方满足核聚变极端环境;
产品通过ITER认证,进入全球核聚变供应链。
风险提示:需关注特种合金产能扩张进度及客户认证周期。
大家还想看什么概念的公司介绍,欢迎评论区告诉我。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特此说明:相关内容仅为静态梳理,并无动态买卖指导,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信息来源于软件显示以及互联网、公司公告、证券报、公司以及行业官网、论文、券商研报等公开数据,相关个股并非推荐,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