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历史梳理】分裂千年、血脉不断——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1848年意大利革命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作者:学润班历史小队背景:一、经济:意大利身处地中海沿岸,通商方便,商业发达。1

1848年意大利革命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作者:学润班历史小队

背景:

一、经济:意大利身处地中海沿岸,通商方便,商业发达。19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厂企业大增,已经进入工业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地主变得资本主义化,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场,雇佣工人进行农业生产。此外,随着农业技术的改善与提高,农业生产量大幅度上升。但由于本国仍旧四分五裂,没有形成统一大市场,市场分散不利于商品流通,阻碍了正常贸易的进行。国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地方存在的封建生产关系还阻碍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前发展。与此同时,1845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和粮食歉收,给意大利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加剧。

二、政治:维也纳会议后,意大利被肢解为八个封建小邦,除撒丁王国是独立国家外,其他都直接或间接受奥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国内四分五裂、政治秩序混乱,国外异族势力强行插手本国事务,外来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割据状态阻碍着意大利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阶级: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有所发展,国内的民主派和自由派相继形成。19世纪30年代,民主派代表马志尼组成青年意大利党,参加该党的阶级成分十分复杂,有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有中、小资产阶级分子,有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也有城市劳动人民(手工业者、工人和贫民),但是领导这个党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19世纪40年代,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形成自由派的“联盟”。此外,意大利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尚未发展,因此资产阶级有旺盛的革命朝气。

四、思想:19世纪初的烧炭党运动已经走向没落,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以马志尼为首的青年意大利党奔走于意大利各处进行革命活动,在意大利解放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任务。为了实现建立独立、统一、民主的意大利的任务,青年意大利党强调走“自下而上”的道路,也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奥地利的统治及意大利各邦的君主专制制度,采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同时争取工人入党,强调与人民结成同盟。但是,他们只限于提出一般的政治上的民主要求,而反对用革命手段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总之,青年意大利党有力地唤醒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在人民中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为1848年意大利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过程:

一、“青年意大利党”与意大利民族运动

19世纪中期,由烧炭党发起和领导的1820年和1831年革命只是地区性的,而不是全国性的,并没有解决建立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的问题。同时1831年革命的失败,标志着烧炭党的完结,此后组织不充分、纲领不明确的烧炭党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而继烧炭党之后的则是另一个组织,即由马志尼率领的“青年意大利党”。

1)朱塞佩·马志尼及其思想:1805年,马志尼出生于热那亚,在一个有着共和传统的环境中长大;1821年,亲眼目睹政治犯流亡国外的场景,深受触动;1827年,加入烧炭党,被捕后政治思想开始逐渐成熟,流亡马赛期间与1831年革命的流亡者发生接触,并对烧炭党及其革命运动进行反思。马志尼认为,意大利的民族运动不能只限于少数个人或狭隘社会阶层凭借经验进行的政治行动,更应该在精神上进行一种广泛而深刻的革新,动员全体人民;想要拯救意大利,不能期待各邦君主,而是要靠自己,也应使得意大利的事业,成为全人类的事业,组成自由团结的新欧洲。

2)“青年意大利党”的创立:在这些思想的鼓舞下,马志尼于1831年在法国马赛创立了“青年意大利党”并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青年意大利’是相信进步和义务的意大利人的兄弟会,他们相信意大利会被称作一个国家,相信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这个国家”,政治纲领上主要的内容是意大利的统一。马志尼很快便着手宣传和组织工作,各地出现了一些“青年意大利党”的支部,这些支部几乎遍及意大利,也吸引了余下的烧炭党分子,并在1832年开始发行同名期刊。

3)马志尼的革命行动:1831年4月,曾经抱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查理·阿尔贝特登上皮埃蒙特王位(撒丁王国),他的上台激起了人们的许多希望,就连马志尼也上书国王期待他大展宏图,成为意大利的国君,但阿尔贝特并没做出任何行动来回答这一呼吁。1832年底,马志尼声明不再信任国王并加紧革命宣传,次年由于在军队中的革命宣传活动暴露,遭到了残酷镇压。此后马志尼发动起义、策划谋杀国王的行动遭遇失败,马志尼在未出庭、未遭到逮捕的情况下被皮埃蒙特法庭判处死刑,封建统治者们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4)革命行动的扩大与中断:马志尼没有因此停止活动,反而扩大了活动范围,使它成为国际性运动,并在瑞士的首都伯尔尼建立了“青年欧洲”,意图解放受压迫的民族,国际间纷纷效仿成立“青年德意志”、“青年爱尔兰”等组织。而革命运动的扩大也使得欧洲各国政府向瑞士政府施加压力,于是马志尼不得不离开瑞士,前往英国,并且中断了几年革命活动。

5)革命活动的恢复:1840年,马志尼在伦敦恢复了“青年意大利党”的活动,并于巴黎设立组织和宣传中心,并在意大利北部的罗马涅重新组织革命活动家开展革命行动。虽然随后遭到了大量的逮捕和镇压,但在罗马涅地区,对政府的敌对情绪已成燎原之势。

马志尼事业的直接结果虽然甚微,但作为宣传思想,却富有极大的重要性。这一事业真正唤起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在国际上宣传了意大利问题,接连不断的起义运动也使得意大利民族运动逐渐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

二、1848革命与反动派的胜利

虽然意大利的革命活动大都是地方性质,但它也引起了国际的关注和同情,提高了意大利民族的威望。在意大利民族运动面前,奥地利成了最主要的障碍,它不仅封锁了意大利的独立之路,并且妨碍意大利国内的进步改良,而意大利由于内部起义不断同样很难去驱逐奥地利,但1848年遍及欧洲的大革命为意大利民族运动提供了机会。

1)革命的开端:

1.意大利北部的斗争:1848年1月3日,米兰民众为抵制奥地利政府强加的烟草税,与奥地利士兵发生冲突。奥军镇压了当地的运动,同时逮捕了威尼斯地区向政府请愿、谋求政治改革的开明知识分子。

2.意大利南部的斗争:意大利北部的革命斗争受到打压,南部的斗争却成功了。1848年1月13日,西西里民众发动起义,揭开了1848年意大利革命的序幕,人们击退了那不勒斯国王的军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成立了自由派的临时政府;随后那不勒斯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那不勒斯国王迫于压力同意立宪。

3.意大利中部的革命斗争:1848年2月3日,罗马教皇国的民众受到南方起义的影响,也发动革命,无力镇压的教皇庇护九世承诺组织新政府,并同意立宪。至此,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意大利从南向北有四个邦国(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国、托斯坎纳及撒丁王国)革命成功,只剩下奥地利当局牢牢控制的地区尚未解放。

2)奥地利统治的崩溃:维也纳三月起义的消息传来,推动了意大利人民的反奥斗争。随着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各地统治的瓦解,伦巴第、威尼斯民众趁机在3月下旬发动暴力革命,米兰,威尼斯相继爆发起义并建立共和临时政府,奥地利在意大利的统治完全垮台。意大利各邦的革命成功激发了意大利民众的民族精神,意大利各邦国纷纷加入对奥作战,组建意大利联军共抗奥地利。

3)革命的分裂:

1.马志尼的担忧:4月7日,流亡外国的马志尼回到米兰,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但种种迹象表明革命的形势并没有朝着马志尼希望的方向发展。马志尼预感到革命成功后温和的君主派势力会抬头并和激进的共和派发生权力斗争,从而削弱革命力量导致保守势力卷土归来。马志尼提出了不加掩饰的警告——当权者习惯于从过分顺从或过分鲁莽的人那里攫取权力。意大利革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朝着马志尼担心的方向迅速发展。

2.皮埃蒙特的扩张:皮埃蒙特的军事实力在意大利邦国中是最强大的,国王阿尔贝特在率军援助伦巴第时提出了让临时政府接受君主制的条件,伦巴底临时政府为了保住革命成果只好向阿尔贝特妥协,同意被皮埃蒙特兼并,随后意大利北方的帕尔马公国、摩德纳公国和威尼斯共和国均同意被皮埃蒙特兼并,意大利北部出现了名义上由皮埃蒙特统一领导的王国。

3.联盟的破裂:皮埃蒙特吞并意大利领土的做法激起了其他君主的嫉妒和敌意,统一运动开始分裂。托斯坎纳在效仿皮埃蒙特占领马萨与卡拉拉时与皮埃蒙特发生冲突,联盟关系就此破裂。罗马教皇宣布退出对奥战争并放弃于意大利组建联盟的计划,那不勒斯国王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镇压革命派、解散议会并退出对奥战争。

3)革命的失败:

1.革命的余波:1848年6月,已经成功镇压布拉格革命的奥地利对阿尔贝特发起了反攻,迫使皮埃蒙特退出伦巴第地区,皮埃蒙特和伦巴第的革命陷入低潮,意大利第一次反奥战争的失败,使意大利革命一度遭受挫折,宣告了资产阶级自由派路线的破产。但是人民没有屈服,而是继续战斗,决心把革命推向新的高潮。战争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要争取民族解放就必须进行深入的革命斗争,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王公身上,资产阶级民主派这时起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意大利其他邦国的革命又如火如荼的进行,罗马再次爆发革命,托斯坎纳和威尼斯的革命派们彻底掌握了政府,正如马志尼所说:“国王的战争结束了,民族的或者说人民的战争开始了。”

从此,意大利革命由第一阶段(1848年1—8月)进入到第二阶段(1848年8月—1849年8月)。在意大利革命的新阶段,资产阶级民主派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他们提出了自下而上统一意大利的纲领:把民族解放的任务和实行比较深刻的政治改革结合起来,进行人民战争以求得民族独立,召开制宪议会以建立共和国。

2.国际保守秩序的恢复:然而此时的欧洲已经被保守派逐渐控制了。10月,奥地利皇帝成功镇压了维也纳革命;11月,普鲁士国王镇压了柏林革命;路易波拿巴在保守派的支持下成为法国总统。保守秩序在欧洲几大强国的恢复标志着1848革命全面转入低潮。

3.全面溃败:随着奥地利军队在1849年3月再度击败阿尔贝特,皮埃蒙特宣布退出对奥战争,第二次反奥战争仅仅经过十多天又以失败而告终。反奥战争的再次失败,使意大利反动势力更加嚣张。受皮埃蒙特失败的影响,托斯坎纳保守派重新得势,宣布废除共和制,随后奥地利攻占托斯坎纳,恢复君主制;5月11日,那不勒斯国王攻占西西里,成功镇压西西里革命派,恢复对西西里的统治;6月30日,法国军队攻占罗马,罗马恢复君主制;8月22日,奥地利军队攻占威尼斯,恢复对威尼斯的统治。威尼斯共和国的最后失败,标志着1848—1849年意大利革命结束,至此,意大利革命全面失败,政治版图重新回到了1815年的状态。

影响:

一、积极:1848年意大利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在民众中传播开来,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本国的发展。革命唤起了意大利民族的觉醒,民众坚决反对外来异族的统治,为意大利民族解放和统一事业接续奋斗。革命也打击了意大利内部的封建专制制度,加速了封建割据势力的灭亡。

二、消极:1848年意大利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革命势力遭到严酷镇压,资产阶级民主派受到沉重打击,教皇政权复辟,封建专制统治卷土重来,同时奥地利再度控制意大利北部,意大利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状态。

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主派不愿触动半封建的土地关系,从而得不到农民的支持;不利的国际环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意大利革命是在欧洲革命走向低潮时才开展起来的,陷于孤立的革命力量便轻易地被欧洲反动势力扼杀了。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民主派不断分化,最终走向瓦解。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托弗·达根《命运之力》,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版

2. 克里斯托弗·达根《剑桥意大利史》,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

3.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5.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