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四川剑阁县杨村镇进场口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垃圾随意倾倒,甚至蔓延至周边树林,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



▲ 上图地点为白央路(左家仑)
在知情者的指引下,在杨村镇白央路(左家仑)附近看到,建筑垃圾与白色垃圾堆积如小山,部分垃圾已延伸至坡下树林。






▲上图地点为龙鞍街370号对面
与此同时,在杨村镇龙鞍街370号公路对面的垃圾分类点,分类设施形同虚设,周边垃圾遍布,后方树林中同样垃圾遍地。

多位当地居民表示,该区域的垃圾问题与干净整洁的镇街形象严重不符,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目前,居民呼吁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还群众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空间。
網評|莫让“垃圾分类”沦为摆设,乡村治理须做实做细
杨村镇垃圾堆积、分类设施形同虚设的问题引发关注。垃圾不仅堆放在路边,更蔓延至树林,暴露出基层环境治理的短板。此事不仅关乎环境卫生,更折射出乡村治理中形式主义、管理缺位等问题。
垃圾分类本是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在杨村镇,分类点反而成了新的污染源。设施建而不用、管而不严,说明部分基层单位在工作中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如果只立牌子、摆桶子,却没有配套的收集、运输、处理机制和日常监督,再好的政策也难免流于形式。
垃圾入林,更反映出监管的盲区。树林、坡地等隐蔽角落成为垃圾偷倒的“重灾区”,说明日常巡查、执法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有效震慑。环境治理不能只做“面子工程”,更要做好“里子工程”,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垃圾问题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各地应以杨村镇为例,举一反三,排查整治类似问题,真正将垃圾分类、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只有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问责,才能避免“垃圾围村”,建设真正美丽、宜居的乡村。
责任编辑:时代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