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李先念最小的女儿李小林,作为家里的“幺儿”,与父亲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于父亲,李小林评价甚高:“他永远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为重,从来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所以他很受人敬重。”
李先念对女儿是“放羊式”管理。有一次,李先念在接待美国亨利·路斯基金会会长时,被问到:“你是怎么培养小女儿的?”李先念说:“我这个女儿从来不听我的话,她的成长完全是她独立的。”实际上,在李小林的成长道路上,不论是专业的选择,婚姻,包括后来的职业,都没有违背父亲的意思。

李小林曾憧憬当一名护士,救助伤员。父亲没有直接否定她,而是从实际角度给她分析,说她怕血,还怕死人,以后就算学出来了,也难以实践。李小林觉得父亲的话在理,之后就不提当护士的事了。
李小林在武汉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校友刘亚洲。两人都爱好文学,很快就交上了朋友。相恋期间,李小林告诉了父亲,李先念的态度是:儿女们的婚事由他们自己做主。不过,李先念还是要替女儿把把关的。
得知刘亚洲的父亲是刘建德后,李先念就放心了。刘建德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在战争年代立下过赫赫战功。他曾担任过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是一名德才兼备的老干部。父辈的作风,影响着儿女,在见过刘亚洲后,李先念就同意他们结婚了。
于是,两人大学毕业后,就结了婚。婚后不久,李小林到美国留学。这期间,刘亚洲的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李小林得知后,给刘亚洲写信,要他保持清醒,不能被眼前的鲜花、掌声蒙蔽了双眼。

李小林留学回国后,听从分配去了中国对外友协工作。那个年代,不少人都辞职下海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李小林作为李先念的女儿,加上她庞大的关系网,不管在国内外,都能挣到大钱。但是,李小林牢记父亲“全家人绝不能经商的”教诲。
李先念在国家经济领域深耕多年,他不希望孩子们打着他的招牌做事情。因为他的这一规定,4个子女都没有与商业挂钩。
李先念和前妻尚小平生的女儿李劲,曾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李先念和林佳楣生的两个女儿,一个在中国女医师协会担任副会长,一个曾经是中国对外友协协会会长。李先念和林佳楣的儿子李平,曾担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李小林在对外友协最开始是一名普通翻译,用了36年的时间,当上了会长。李小林可谓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全部都投入到了对外友协上。到她2020年卸任会长职务时,她已经在该单位工作了45年之久。这个部门主要和外国人打交道,李小林有她独特的工作方式。

据悉,在美国,李小林有着极好的人缘,上至政要,下至平民,很多人都是她的朋友。她还是老布什家的座上宾,她也经常会和美国老百姓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李小林说,之所以和每种人的关系都不错,就是要“看人下菜碟”。虽然这个词儿不怎么好,但却是完美地表现了李小林的交流“真谛”。
对政要要打稳定牌;对地方州长要打经济牌;对联邦的参众议员要打民意牌;对普通老百姓要打亲情牌。李小林参加美国的一些会议时,会带去很多中国地方官员,让他们在经济上实现对接。有时候在会上,双方聊到一个项目,散会后,中国官员就会马上前去实地考察,如果能做的话,就现场签订合同。对于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美国的地方政府也是很喜欢的。
从2002年起,李小林就先后组织了5批“实话实说”代表团访美,前后共拜访了美国议员98人。第五次的赴美代表中,包括有“中国橡胶企业的工人”、“生产钻井管的民营企业家”等人。就“中美贸易中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争端”上,李小林鼓励工人、企业家们与美议员直接去探讨。

可以说,这是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受到影响的中国企业和工人首次来到美国国会,利用美国的游戏规则,去寻求化解争端的办法。这是中国民间外交的一次创举。
在交谈中,有些美国议员的观点比较直接,他们承认,贸易保护主义是美国政治需要,而李小林和代表团的人,认为贸易问题就是贸易问题,不应也不能将其政治化。李小林认为,对于这种事情,不能过分的寄望于一次出访就能立竿见影,但是长此以往,水滴能石穿。
访问结束后,技术工人聂继给友协的李小林写了一封信,生动地写下了他出访的心得,在信上他这样写:“从与议员们的交谈,及研讨会上的交流可知,很多美国人并不真正地了解中国。这就需要我们不光要通过官方与美国人打交道,民间交流的力量不可忽视。”
李小林在对外友协倾尽全力,即便退休后,她仍然关注着国际民间交往领域,以特别的方式来继续推动中外友好合作。基于李小林退休前的职务,退休后的她应享受副部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