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头子徐远举把证据摊在罗广文面前时,心里也打鼓。对面这位国军第十五兵团司令,他的亲弟弟罗广斌是地下党的证据,就白纸黑字摆着。“令弟通共,铁证如山,罗司令看……怎么处置?”徐远举声音发紧。 沉默压得人喘不过气。罗广文最终吐出两个字:“抓吧。”紧跟着又补了一句,“留他性命。” 成都玉沙街的罗家公馆,典型的军阀豪门。父亲是国民党高官,大哥罗广文更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手握重兵。谁都想不到,小儿子罗广斌会走上另一条路。 十八岁那年,罗广斌为了追求自由恋爱,爱上了思想进步的姑娘杨肇馨,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那次激烈的争吵后,他愤然离家,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时,他遇到了地下党员、教员马识途。马识途带他走进贫民窟里简陋的油印小作坊,第一次接触到秘密刊物《挺进报》。当江姐(江竹筠)将入党誓词郑重交到他手上时,这个曾经的富家少爷眼神无比坚定:“我选的路,绝不回头!” 《挺进报》事件让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受毁灭性打击,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接连叛变。特务的抓捕名单上,罗广斌的名字赫然在列,但碍于他哥哥的权势,一时没人敢动手。 9月10日清晨,一个打扮成商人的男子敲开了罗广斌的家门,说:“有马先生的信。”罗广斌心头一紧,这正是他和上级马识途约定的联络暗号!他刚迈出家门,冰冷的枪口就顶住了他的后腰。 被关进成都稽查处,罗广斌的待遇很“特殊”:单间牢房、饭菜不差,连沉重的脚镣都没给他戴。老父亲闻讯赶来,老泪纵横地劝他:“回家吧孩子,跟着共产党没有前途的!”罗广斌却猛地站起来,声音斩钉截铁:“看不清前途的,是你们!” 当罗广斌被转押到重庆渣滓洞监狱时,迎接他的是其他难友鄙夷的目光和唾骂。 真正打破这猜疑的,是在特务头子徐远举的刑讯室里。 特务把一张“脱离共产党声明书”拍在桌上:“签了它,马上放你自由!”罗广斌二话不说,一脚踹翻了桌子:“做梦!”暴怒的徐远举下令给他砸上了四十斤重的死囚铁镣。当罗广斌拖着叮当作响的铁镣,一步一步挪回牢房时,整个监舍鸦雀无声。从此,再没人骂他是叛徒。 在1949年初最黑暗的日子里,渣滓洞的秘密党组织就在马桶和粪桶旁悄然活动起来。江姐拖着受刑后伤痕累累的腿,悄悄传递着纸条,上面写着:“广斌是好同志。” 他们分析看守的弱点,耐心策反(如看守黄茂才),用床单被面偷偷缝制迎接解放的五星红旗,甚至巧妙地将重要情报藏在发馊的饭食里送出高墙。 1949年11月27日深夜,密集的枪声撕裂了歌乐山的寂静。国民党溃逃前的大屠杀开始了!渣滓洞单薄的木板门被机枪疯狂扫射,打成筛子,鲜血在地面的坑洼里肆意流淌。 在白公馆,罗广斌和难友们用身体死死顶住牢门。门外,奉命行刑的刽子手杨钦典,这个曾经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的特务,此刻举枪的手却在发抖。 脱险仅仅二十天后,罗广斌在一间破庙里,借着昏暗的油灯,开始奋笔疾书。当他用颤抖的笔尖写下“狱中八条意见”时,泪水止不住地滴落,晕开了墨迹:“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这八条饱含血泪的忠告,是狱中百余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最后嘱托,至今仍镌刻在重庆红岩魂纪念馆的墙壁上,警醒后人。 而那位当年“大义灭亲”的哥哥罗广文,就在重庆解放前夕的12月,率领他的部队毅然起义。后来,兄弟俩在解放军的军旗下重逢,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无言的沉默。 1961年,小说《红岩》震撼出版,罗广斌在扉页深情题词:“从来没有天生的勇者,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令人痛心的是,1967年在那场动荡中,罗广斌被诬陷为“叛徒”,从关押他的高楼纵身跃下,以死明志。 然而,那本浸透了先烈血与火、凝结着忠诚与信仰的《红岩》,却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它告诉我们:懦夫向命运低头,而真正的勇者,会将信仰锻造成通往光明的阶梯,纵然那阶梯的尽头,可能是无底的深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史实主要依据《甘肃日报》刊载的权威解密档案及《红岩》创作相关史料
特务头子徐远举把证据摊在罗广文面前时,心里也打鼓。对面这位国军第十五兵团司令,他
帝王心术
2025-07-30 08:45:56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