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在 2025 年 7 月 28 日的国情咨文演讲里,整整 70 分钟没提中国,却特意提到对美国有 “亏欠”。这背后藏着菲律宾外交策略的大调整。要弄明白这事,得从菲律宾的历史和现实处境说起。 菲律宾跟美国的关系,打 1898 年美西战争就结下了 “缘分”。当年美国从西班牙手里抢走菲律宾,在这儿搞了半个世纪殖民统治,直到 1946 年才让菲律宾独立。 但独立后,美国通过《共同防御条约》《强化防卫合作协议》这些文件,在菲律宾留下了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克拉克空军基地等军事据点,把菲律宾变成了自己在亚太的 “前沿哨所”。这种历史渊源让菲律宾不少政治精英打心眼里觉得,跟美国绑在一起才有安全感。就像马科斯在演讲里说的,感谢美国帮菲律宾军队和警察现代化,这 “亏欠” 其实是殖民历史留下的心理包袱。 再看现实利益,菲律宾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得仰仗美国。经济方面,2024 年美菲双边贸易额 235 亿美元,美国是菲律宾的重要出口市场,特别是电子、农产品这些产业。 可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征收 19% 的关税,而菲律宾对美国却是零关税开放市场。马科斯访美时想谈关税减免,结果特朗普只给降了 1%,从 20% 降到 19%。就这一点点 “施舍”,马科斯还得感恩戴德,在演讲里说 “亏欠”,可见菲律宾在经济谈判里多被动。 军事上,菲律宾海军装备老旧,空军连像样的战斗机都没几架。美国通过 “对外军事融资” 项目,给菲律宾提供 3.36 亿美元援助,帮他们买武器、搞训练。2023 年,菲律宾同意美国新增 4 个军事基地,现在美军在菲律宾有 9 个基地,像巴拉望岛的包蒂斯塔空军基地,离南海争议海域就几十公里。这些基地不仅让美军能直接插手南海,还让菲律宾在安全上彻底绑在了美国战车上。马科斯说 “亏欠”,其实是承认菲律宾在军事上离不开美国支持。 那为啥马科斯绝口不提中国呢?这里面有两层原因。一方面,中菲在南海的摩擦一直没断。2024 年 6 月,菲律宾船只在仁爱礁挑衅,被中国海警用水炮驱离。事后美国成立 “仁爱礁特遣队”,派 15 个军人到菲律宾,教他们用无人艇搞监视。可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力量越来越强,解放军舰艇编队经常在黄岩岛巡逻,海警船也常态化驻守。马科斯知道,再跟中国硬杠下去占不到便宜,所以在演讲里装傻充愣,想淡化矛盾。 另一方面,菲律宾国内对马科斯的对华政策意见很大。2025 年国情咨文演讲当天,马尼拉街头就有几千人抗议,焚烧马科斯和特朗普的肖像,骂他 “卖国”。原来马科斯访美时,特朗普不仅没给多少经济好处,还当面劝他 “跟中国搞好关系”。这让菲律宾民众觉得,马科斯抱美国大腿不仅没捞到实惠,还把中菲关系搞僵了。国内政治压力这么大,马科斯只能在演讲里避开中国,免得火上浇油。 还有个关键因素是东盟内部的态度。2024 年东盟外长会通过联合公报,强调要通过对话解决南海问题,反对域外势力插手。菲律宾想拉美国、日本在南海搞 “小圈子”,可东盟其他国家都不买账。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就说,南海问题得中国和东盟自己解决,外人掺和只会添乱。马科斯要是在国情咨文里提中国,搞不好会在东盟内部更孤立,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 不过,马科斯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掩盖不了菲律宾外交的尴尬处境。经济上,菲律宾既想靠中国市场发展,又不敢得罪美国;军事上,引入美军让南海局势更紧张,自己却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就像菲律宾前政要批评的,马科斯政府的外交政策 “短视且危险”,把国家利益当筹码,最后吃亏的还是菲律宾老百姓。 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到军事,马科斯在国情咨文里的选择,其实是菲律宾在中美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之举。但这条路能走多远,还得看菲律宾能不能跳出 “选边站队” 的思维,真正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毕竟,靠别人施舍过日子,早晚得还。
马科斯在2025年7月28日的国情咨文演讲里,整整70分钟没提中
兰亭说事
2025-07-30 12:17:44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