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为了响应号召,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新婚夜,

1969年,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为了响应号召,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新婚夜,廖晓东一脸娇羞:“洗洗睡吧!”谁料,老光棍一脸不耐烦:“城里人就是矫情!”然而,正当廖晓东一脸懵时,老光棍竟然给了她一巴掌!

这一下子把廖晓东彻底打懵了,她捂着脸,脑子里嗡嗡作响,眼泪不受控制地往下掉。

她只是想让他睡前洗个澡,干干净净的,怎么就换来这么粗暴的对待?心里的委屈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可还没等她开口问个明白,丈夫卢兆东又吼了起来:“洗洗洗!一天到晚就知道洗!你们城里人就是金贵,不会过日子,光知道浪费水!”话音没落,又是一巴掌扇过来。

新婚之夜,连着挨了两巴掌,廖晓东心里的火也“噌”地冒起来了。

从小到大,父母把她捧在手心里,别说打,重话都没说过几句。

她猛地站起来,指着卢兆东:“你凭什么打我?我爸妈都没动过我一根手指头!你算什么东西!”她想反抗,想把这个蛮横的男人推开。

可一个二十出头、细皮嫩肉的姑娘,哪是那个常年干农活、身强力壮的老光棍的对手?卢兆东轻而易举就把她按倒在床上,动弹不得。

那一晚,廖晓东躺在冰冷的土炕上,眼泪流干了,心里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后悔。

廖晓东原本是城里姑娘,家境不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她自己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材生。

生活一直顺风顺水,没吃过什么苦。那时候全国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年轻的廖晓东满腔热血,觉得这是光荣的使命,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她对农村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觉得再苦再累也能克服。

父母心疼得不行,百般劝阻,担心从小娇养的女儿受不了乡下的苦。可父母越拦着,廖晓东反而越坚定,非去不可。

到了乡下,一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生活确实艰苦,但廖晓东咬着牙适应了。她干活认真,人也开朗,村里人还挺喜欢这个城里来的姑娘。

后来,乡里组织忆苦思甜大会,让贫下中农讲讲旧社会的苦。就是在那个会上,廖晓东看到了卢兆东。

卢兆东在台上讲得声情并茂,讲他家三代贫农,穷得叮当响,连媳妇都娶不上,讲他如何艰难生活。台下的廖晓东听得眼泪汪汪。

她从小生活在蜜罐里,哪听过这么苦的故事?那一刻,同情心、怜悯心,还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革命情感”混杂在一起,让她对这个“苦大仇深”的老光棍产生了强烈的心疼和好感。

她觉得卢兆东虽然穷,但肯定是个懂事、能吃苦的好人。

她甚至萌生了一个“伟大”的念头:要嫁给他,给他温暖,给他生孩子,和他一起奋斗,改变这个贫穷的家!

这个念头一出来,她就迫不及待写信告诉了城里的父母。

父母一看信,差点没气晕过去。女儿要嫁给一个一穷二白、年纪不小还三代单传的老光棍?这简直是往火坑里跳!

父亲在回信里大发雷霆:“他家里什么都没有!你嫁过去就是受罪!喝西北风吗?不行!绝对不行!”母亲更是急得直掉眼泪。

可廖晓东哪里听得进去?她满脑子都是自己想象的幸福画面,觉得父母太世俗,不懂爱情和理想。

她回信说:“爸妈,钱不重要!卢兆东人好,有上进心,我们以后一起努力,日子会好起来的!我嫁给他一定会幸福!”

无论父母在信里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婚姻不是儿戏,要柴米油盐,要门当户对,你们文化背景差太多,以后肯定有矛盾……廖晓东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她只觉得父母思想落后,不理解她的革命情怀和崇高选择。

父亲气得不行,从小到大没对女儿说过重话的他,在信里也忍不住吼了起来。

母亲一看这样不行,怕女儿真犯糊涂,赶紧收拾包袱亲自下乡来了。

到了村里,母亲没急着见女儿,先偷偷去卢兆东家看了看。这一看,心凉了半截。

那哪叫家啊?几间破土屋,家徒四壁,米缸见了底,屋里屋外脏乱不堪,东西扔得到处都是,家里人穿的衣服又脏又破,看着就让人难受。

母亲强忍着心酸,找到女儿,拉着她的手,尽量平静地说:“闺女,妈是为你好。那家……真不行。太穷太乱了。你从小爱干净,怎么受得了?听妈一句劝,别嫁。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可廖晓东像是着了魔,铁了心要嫁。母亲磨破了嘴皮子,女儿就是油盐不进。

最终,廖晓东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卢兆东。她以为等待她的是共同奋斗的甜蜜和幸福,没想到新婚之夜的两巴掌,就把她的美梦彻底打碎了。

婚后的日子,更是水深火热,卢兆东的暴躁和蛮横在新婚夜就显露无疑,之后更是变本加厉。

他嫌弃廖晓东“城里人”的习惯:嫌她爱洗澡浪费水,嫌她刷牙麻烦,嫌她说话“文绉绉”听不懂。

稍有不顺心,拳头巴掌就上来了。廖晓东想跟他讲道理,换来的往往是更凶狠的打骂。

家里几乎没有一天不吵架,不打架。廖晓东身上经常带着伤,心里的伤更重。她终于明白了父母当初的绝望和担忧,可惜太迟了。

仅仅六年之后,年仅27岁的廖晓东,就带着满身的伤痛和未尽的理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0 阅读:164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