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 英国突然宣布了 7月29日,英国宣布若以色列在联合国大会开幕前还不停火,将于9月承认巴勒斯坦国,并提出相关要求,支持“两国方案”;之前多国已承认或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是西方大国第一次用“最后通牒”把停火与承认国家身份直接挂钩,也意味着巴以问题可能迎来近30年最大拐点。 英国外交大臣拉米随后在联合国甩出三张“红牌”:立即停火、全面开放人道通道、书面承诺不吞并约旦河西岸。任何一条不达标,伦敦就按下“承认按钮”。 与此同时,声明对哈马斯也列出清单:释放全部人质、永久放下武器、退出加沙过渡治理。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对以色列的刀更锋利——因为伦敦知道,人质问题谈的是哈马斯“愿不愿意”,而停火与占领问题拷问的是以色列“做不做得到”。 有人现场连线了英国议会一位参与联署的议员,他直言:“我们不是反以,只是把‘两国方案’从PPT变成GPS,给迷路的谈判指个方向。” 确实,从西班牙到挪威,再到计划9月行动的法国,欧洲正在用“集体承认”对冲美国大选前的政策真空。而英国,这个最早发表《贝尔福宣言》的国家,如今亲手为巴勒斯坦建国按下加速键,历史的讽刺感扑面而来。 但别忘了,承认只是开始。一旦英国在联大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入联”,以色列或将触发与英国的贸易协定审查,情报共享也可能降温。 而巴勒斯坦方面,如果拿到国家身份却解决不了内部派系分裂,新的内战风险同样高悬。换句话说,伦敦的“38天倒计时”不只是给以色列的考题,也是给巴勒斯坦的成人礼。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当“两国方案”被重新摆上桌,你认为是通往和平的钥匙,还是另一场更大风暴的预告片?留言区等你开炮。
7月30日晚上,特朗最终发布了对印度的对等关税——25%。这个数字可以说远远超出
【64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