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徐霞客因怀念已故妻子,偷偷宠幸了原配的侍女,并让她怀了身孕,谁料,待徐霞客云游回家时,周氏已经被继妻卖了,她生下的孩子没有被认回,谁知,就是这个孩子让徐霞客的名字名垂千古! “卖远些,别让这贱婢再回来。”罗氏对牙婆说道,将二十两银子重重拍在桌上。彼时,徐霞客刚离家远游三天,他的继妻罗氏就迫不及待地处置了怀孕的侍女周氏。 周氏被卖时已怀胎七月。她曾是许氏的陪嫁丫鬟,在女主人病逝后负责照料徐霞客的生活。1616年深秋,徐霞客在亡妻忌日醉酒,与周氏有了肌肤之亲。当罗氏发现周氏孕吐时,这个出身名门的继妻立即意识到了威胁。 周氏若生下男孩,将危及自己儿子的继承权。牙婆牵走周氏那日,徐家后院的海棠开得正艳,而周氏只带走了许氏送她的银簪,和那个永远无法认祖归宗的孩子。 在李家的茅草屋里,周氏生下一个男婴,取名李寄。这名字道尽辛酸,既是寄人篱下,也是寄托对徐家的未了之情。她常对着银簪给孩子讲徐霞客的故事:“你父亲踏遍三山五岳,写下的游记比《水经注》还要详实。” 1641年徐霞客病危时,李寄偷偷去江阴探望,却只敢远远望一眼徐府大门。他不知道,父亲临终最挂念的,正是那些可能失传的游记手稿。 明清易代的战火中,徐霞客六十万字的手稿损毁大半。当所有人以为这些地理瑰宝将永远消失时,李寄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寻访。他变卖家产,走遍江浙藏书楼,甚至冒险潜入清军占领区。 最终在宜兴一座破庙里,找到装有《溯江纪源》等关键章节的樟木箱。整理过程中,李寄以惊人的学识考订路线、修正谬误,补充了徐霞客对长江源头的颠覆性发现。 康熙年间的文坛领袖钱谦益看到李寄整理的版本后,在序言中写道:“霞客之游,千古一人,李介之孝,亦千古一人。”最讽刺的是,徐家正统子孙无人继承父志,反而是那个野种保全了徐霞客的学术生命。如今我们读到的《徐霞客游记》,每一页都浸透着李寄的心血。 这段历史给当代人深刻启示,多少传世经典的背后,站着被刻意遗忘的小人物?多少文化瑰宝的传承,依赖着不被承认的血脉?在这个强调原生家庭创伤的时代,李寄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出身,而在于选择。 信息来源: 清·乾隆年间修|《江阴县志》 咸宁新闻网|《617年,徐霞客因怀念已故妻子》 江南晚报|《你只知道徐霞客,却不知道是儿子李寄让他名垂史册!今逢400年诞辰,李寄铜像在江阴落成!》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617年,徐霞客因怀念已故妻子,偷偷宠幸了原配的侍女,并让她怀了身孕,谁料,待
南风意史册
2025-07-31 11:15: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