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戴笠邀请50名汉奸吃饭,待众人吃完得意时,他却突然说道:“现在公布逮捕名单!”第一个听到自己名字的人当场头脑发晕,瘫倒在地,和他们相比,宴会组织者的下场,更是让人意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秋天,上海的国际饭店灯火辉煌,水晶吊灯折射出冷冷的光,宽大的大厅里摆满了圆桌,桌上堆着山珍海味,鲍翅参肚一应俱全。 在场的五十多个人,都是曾在日伪政权里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穿着笔挺的西装,脸上堆着笑意,举杯相碰,仿佛又回到昔日的得意时光。 他们中,有伪上海市长周佛海的秘书汪曼云,有曾任伪浙江省长傅筱庵义子的丁默邨,还有陈璧君的亲戚褚民谊,每个人心里都悬着一根弦,又都存着一丝希望。 他们相信,抗战虽然结束,但凭借过去与重庆方面的“暗线”,还有戴笠放出的“从宽”话头,自己或许能安全过关,酒桌上,有人还小声议论,觉得这场宴会,也许是重新立功的机会。 二楼的栏杆旁,戴笠静静地站着,手插在裤袋里,指尖摩挲着那支勃朗宁手枪,他的眼神冷得像冬夜的霜,三天前,蒋介石拍电报给他,命令“从速处理汉奸”。 名单上头号的五十人,正坐在下面推杯换盏,戴笠挑选国际饭店作为“捕场”,不是偶然,这里曾是伪政权显贵炫耀权势的地标,如今成了他们的死局。 戴笠缓缓放下酒杯,鞋跟在地毯上发出轻响,他走到话筒前,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全场的喧闹:“诸位,抗战已经胜利,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算一算总账。” 话音一落,二十名荷枪实弹的军统特工猛然拉开帷幕,枪口齐刷刷对准大厅,子弹上膛,枪声一记鸣响,震得吊灯微微颤动。 第一个听到自己名字的是汪曼云,他曾亲手签下三十多份处决抗日志士的命令,戴笠报出他的名字时,整个大厅静得连呼吸声都听得见。 汪曼云脸色像纸一样白,嘴唇颤抖,连话都说不出来,特工们动作麻利,一个个把人按倒,双手反拧,戴上冰冷的镣铐。 有人试图辩解,有人哀声喊冤,但枪口堵住了一切,不到十分钟,五十个昔日的权贵,全部被塞进等候在门外的黑色轿车,驶入深夜。 这场行动被军统内部称为“中秋肃奸宴”,从筹划到执行,戴笠足足准备了半个月,请柬暗藏玄机,宴会菜单也埋着讽刺意味,“群英荟萃”影射“群奸并坐”,“杏仁酥”谐音“行必诛”,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人放下戒心,吃到最后一口饭,再告诉他们结局。 与此同时,在北平,另一场布局悄然展开,12月9日,汪时璟的公馆张灯结彩,表面看似一场寻常聚会,实则是另一出“鸿门宴”。 汪时璟曾在伪政权里权势滔天,自以为和重庆方面有旧情,可以全身而退,还乐呵呵地做了东道主,五十多名汉奸接到请柬,心里七上八下,有人怀疑陷阱,却又不敢不去。 大门口车水马龙,丝竹声声,屋里酒菜丰盛,香味扑鼻,戴笠姗姗来迟,笑容满面,举杯致辞:“感谢诸位为维持地方安定所作的努力,党国不会忘记你们。” 汉奸们听了这句话,心头的大石落下一半,举杯相庆,暗暗觉得命保住了,九点整,挂钟敲响九下,戴笠放下酒杯,脸色一冷,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我现在开始宣读逮捕名单。” 一瞬间,厅堂里响起椅子倒地的巨响,尖锐的金属碰撞声像利刃划破夜空,王克敏,这个昔日的华北伪政权“委员长”,瘫坐在椅子上,双腿不停颤抖,额头青筋暴起。 七年前,戴笠派人刺杀他未遂,如今,这笔旧账连同新账一并清算,有人哭喊,有人哀求,有人瘫倒在地,手指抓得地毯起了毛。 那一夜,公馆的灯光亮到深夜,随后熄灭,留下一片死寂,这些人被押送进北平炮局监狱。 二十天后,王克敏死在牢里,连一声辩解都没来得及说出口,其他人,或是枪决,或是重判,只有少数凭借所谓“曲线救国”的辩词,苟延残喘。 汪时璟的下场更让人唏嘘,他以为自己是这场行动的功臣,直到手铐扣在腕上,才意识到一切都是骗局,他嚎叫着戴笠的承诺,却没人理会,他被判无期,死在监狱,连尸骨都无人问津。 这场盛宴,是戴笠权力的巅峰,也是他命运的转折,几个月后,戴笠的飞机坠毁在南京郊外,尸骨无存,随身的名单化为灰烬。 有人说那是一场意外,也有人低声议论,这位“蒋介石的佩剑”,锋芒毕露,早已让人心生忌惮,那一桌酒,那一声宣告,不仅是汉奸的末日,也埋下了他的归宿。 1945年的冬夜,北平的冷风掠过空旷街巷,汪公馆的灯火再也没有亮起,有人说,当年戴笠举手的那一瞬,整个大厅像被冻结,笑声戛然而止,杯盘散落,血色未见,却比枪声更冷,那五十个名字,随着钟声回荡在暗夜,成为一个时代最讽刺的注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海外网——“七七事变”中的汉奸们:宣称要肃清党治之弊
1945年,戴笠邀请50名汉奸吃饭,待众人吃完得意时,他却突然说道:“现在公布逮
如梦菲记
2025-07-31 11:16: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