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煤成油”成真!让劣质煤变成燃油,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煤变石油,专业点说叫

波览历史 2025-07-31 13:14:48

“点煤成油”成真!让劣质煤变成燃油,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煤变石油,专业点说叫煤制油技术,可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新鲜事。早在上世纪,德国就搞过这方面的研究,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战争时期的能源短缺。   后来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和成本降低,这技术一度被冷落。但对咱们国家来说,这事儿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咱们的煤炭储量丰富,已探明的就有几千亿吨,分布也广,从山西、陕西到内蒙古,到处都有大煤矿。   可石油和天然气呢,就得大量依赖进口,每年花在进口石油上的钱就是个天文数字,一旦国际上有个风吹草动,能源安全就跟着揪心。   这些年国际油价跟坐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前几年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不少国家能源供应紧张,油价噌噌往上涨,咱们国家也跟着受影响。   这时候,煤制油技术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它就像个 “备胎”,平时可能不显眼,可到了关键时刻,就能顶上去,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咱们国家在煤制油技术上的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刚开始的时候,技术比较落后,成本高不说,污染还大。   就拿早期的直接液化技术来说,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消耗的能量多,产生的废水、废气处理起来也麻烦。那时候不少人觉得这事儿不划算,投入大回报小,还不如多进口点石油。   但科研人员没放弃。他们一点点改进技术,从直接液化到间接液化,不断摸索。间接液化是先把煤变成合成气,再通过催化剂把合成气转化成液体燃料。   这个过程对催化剂的要求特别高,咱们国家的科研团队花了十几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了性能稳定的催化剂,让转化效率提高了不少,成本也降了下来。   现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就有大型的煤制油项目在运行。那里的煤矿资源丰富,把煤就地转化成柴油、汽油,再运到全国各地,既减少了煤炭运输的压力,又产出了急需的石油制品。   有数据显示,这样的项目每年能生产几百万吨的油,虽然跟咱们国家每年几亿吨的石油消费量比起来不算多,但聊胜于无,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有人可能会担心,烧煤本来就容易污染环境,把煤变成油,会不会污染更严重?这还真说到了点子上。早期的煤制油项目确实存在环保问题,但现在不一样了。   这些项目都配套了先进的环保设施,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废气里的污染物也能被处理掉,甚至还能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进行利用,比如注入油田提高采收率。   跟其他国家比起来,咱们国家发展煤制油有独特的优势。美国虽然也有煤炭资源,但他们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高,对煤制油的需求没那么迫切。   日本资源匮乏,搞煤制油成本太高,不太现实。而咱们国家,既有充足的煤炭资源,又有巨大的石油需求,还有不断进步的技术,把这些凑到一起,煤制油就有了发展的土壤。   网友们对这事儿也挺关注。有网友说,这技术要是能大规模推广,以后就不用怕别人在石油上卡脖子了。也有网友担心成本问题,觉得现在油价低的时候,煤制油可能不赚钱。   其实这事儿得长远看,能源安全可比一时的利润重要多了。就像家里存点粮食,不一定要天天吃,但必须得有,心里才踏实。   现在的煤制油技术,已经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油、柴油,甚至还能产出航空煤油。   听说咱们的一些飞机,已经用上了煤制油生产的航空煤油,飞得还挺稳。这说明这技术不光能行,还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当然了,煤制油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完全替代石油,毕竟石油能做的东西太多了,塑料、化肥、化纤等等,都离不开石油。   但在液体燃料这个领域,煤制油确实能发挥大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说不定将来还能从煤里 “变” 出更多有用的东西,让咱们国家的能源结构更合理,更安全。   这黑乎乎的煤,在咱们手里能变成流淌的石油,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也是咱们国家应对资源现状的智慧。这事儿听起来神奇,做起来不易,但确实是一条值得走下去的路。 信息来源:点煤成油的魔术师·中国经济网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