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后,抗日英雄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儿女流落街头、走投无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风城春史呀 2025-07-31 14:25:39

上海解放后,抗日英雄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儿女流落街头、走投无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封求助信,递给了陈毅市长......

谢晋元1905年出生在广东蕉岭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商贩,母亲来自渔民背景。他从小喜欢下棋,练习书法,性格刚毅。 1925年,他从国立广东大学肄业,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从排长干起,逐步升到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 北伐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展现出军事才能。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他所在的88师成为主力,闸北地区是战场核心,日军称他们为“可恨之敌”。 10月26日深夜,他率524团一营420多名官兵进入四行仓库,对外宣称800人,以迷惑敌人。这场保卫战持续四天四夜,他们用沙袋筑工事,轮流射击,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掩护主力撤退。 战斗中,他们对外界影响巨大,鼓舞了全国抗战热情。蒋介石称赞他为军人典范,毛泽东也高度评价他的事迹。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畔,靠近租界,利用地形优势,他们顽强抵抗,毙敌数百。 战斗结束后,他和部下被隔离在租界胶州路营地,每天组织操练,保持军纪。他多次向租界当局写信,要求允许士兵离开,但国民党高层三次回复需忍耐等待。 妻子凌维诚1907年生于上海徐家汇商人家庭,毕业于东南体育专科学校,主修音乐,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吹箫。 她和谢晋元1927年在一场婚礼上相识,新郎新娘是各自好友,经介绍1929年在汉口结婚。婚后,他们生下四个孩子,1930年长子、1932年长女、1934年次子、1936年小女儿。 抗战紧张时,谢晋元送妻儿回广东老家避难。凌维诚从上海小姐适应农村生活,学种田、挑担,独自养育孩子。 谢晋元被困后,她长途去重庆见蒋介石和宋美龄,求助营救,但只得口头承诺,国家危难时补偿,实际无行动。 她还为部下安排工作,如铁路警察或司机。1941年4月24日晨,谢晋元在营地指挥操练,四名士兵郝鼎诚、张文清、张国顺、尤耀亮突然用匕首和铁棍袭击,他身中多刀,倒地身亡。 凶手被捕,称待遇不公,但多认为他们是汪伪特务,劝降失败后动手。谢晋元牺牲时37岁,上海市民逾30万人吊唁,葬礼如国葬。 国民党给5万元抚恤,凌维诚分得一半,用来买地维持生计。她接手丈夫事务,帮助老兵就业,组织生产生活用品,但旧社会经商难。 她两次求助蒋介石,一次为孩子生活,一次为孤军安置,都被敷衍。1946年抗战胜利,她卖地带孩子回上海,途中盘缠不足,靠好心人帮助,两个月到沪。 老兵们找到无人住的三层楼给她,一楼出租,二楼谢家住,三楼老兵安置,靠租金过日子。但1949年上海解放,土地政策变动,收入中断,房屋面临登记,她们生活艰难。 解放军进城纪律严明,让凌维诚看到希望。她给陈毅写信,说明自己是谢晋元遗孀,带着孩子和67名老兵吃不上饭,请求安置吴淞路466号房屋和墓地。 陈毅阅信后重视,批示谢晋元抗日捐躯,遗属应照顾,房屋一栋及墓地归凌维诚使用,费用减免。一楼出租给商人,二楼谢家住,三楼几户老兵。 这样,他们有稳定收入,孩子上学,老兵获补助。凌维诚继续帮助老兵,宣讲抗日事迹。她1991年1月在上海去世,享年84岁。 四个孩子长大,长子谢继民写书回忆父亲,长女谢嘉敏、次子谢继东、小女儿谢继英融入社会。谢晋元事迹永留史册,四行仓库成纪念馆,教育后人。

0 阅读:27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