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个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阻击美军的命令,弃守高地,放任美军坦克通过,没

文史充点站 2025-07-31 15:21:36

1950年,一个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阻击美军的命令,弃守高地,放任美军坦克通过,没料想正是这一行动,创造了我军至今无人能打破的奇迹。 1950年11月龙源里,志愿军一个30人的尖刀排面对美军第二师的装甲纵队,排长郭忠田手里只有步枪、机枪和几颗地雷,而对面是清一色的谢尔曼坦克和机械化步兵。 这场仗怎么打?按常理说,应该集中火力先打坦克。可郭忠田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当美军坦克轰鸣着驶近时,郭忠田压低声音对战士们说:“让坦克过去,打后面的汽车。”战士们面面相觑,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原来郭忠田早就观察过美军的行军习惯,坦克在前开路,卡车载着步兵在后跟进,坦克皮厚难打,但装载步兵的卡车就是活靶子,更关键的是坦克通过后,后续部队往往会放松警惕。 果然当十几辆坦克安全通过伏击点后,后面的汽车纵队开始加速,司机们甚至摘下了钢盔,有的还点起了香烟,就在这一刻,郭忠田一声令下。 地雷在车队中央爆炸,机枪从两翼扫射,第一轮打击就让美军损失了20多辆汽车和近百名士兵,被切断的坦克部队想回头救援,却被后续赶到的志愿军其他部队拖住。 美军开始反扑,飞机轰炸,火炮覆盖,步兵冲锋,一波接一波持续了8个小时,郭忠田带着战士们在山坡上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就像捉迷藏一样跟美军兜圈子。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下午3点,美军一个连的步兵端着刺刀冲上来,郭忠田等他们冲到距离阵地只有50米时,突然从地堡里跳出来,端着冲锋枪就是一顿扫射,美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倒下一片。 这种打法让美军摸不着头脑,他们习惯了正面对抗,可志愿军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专挑软柿子捏。 黄昏时分,战斗结束,郭忠田清点战果:击毙美军215人,缴获6门火炮、58辆汽车,自己这边竟然零伤亡,这个数字连郭忠田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 美军第二师的作战记录这样写道:“遭遇志愿军小部队袭击,损失惨重,这是师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师长凯泽将军事后回忆说,他们完全被这种游击战术搞懵了。 为什么30个人能打败几百人的机械化部队?关键在于郭忠田看清了双方的真实实力对比,美军装备好,但在山地作战中优势发挥不出来,志愿军人少,但熟悉地形,机动灵活。 更重要的是郭忠田没有被传统战术思维束缚,教科书说遇到坦克要反坦克,可他偏偏绕过坦克打步兵,这种“避实击虚”的思路,后来成了志愿军对付机械化部队的标准战法。 战后统计显示,朝鲜战场上采用类似战术的志愿军部队,战损比普遍优于使用常规战术的部队,有时候,打破规则比遵守规则更有效。 郭忠田因这一战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但他本人却很低调,总说这是全排战士的功劳,在庆功会上,他只说了一句话:“仗是大家一起打的,功劳也是大家的。” 这场战斗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军事院校的教学中,龙源里战斗被列为经典案例,教官们常说,装备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僵化。 现代战争中技术装备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依然是决定性的,就像郭忠田说过的那句话:“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总能想出办法对付死武器。” 朝鲜战场上像郭忠田这样的基层指挥员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出身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实战经验丰富,敢于创新,正是这些“泥腿子”军官,用朴素的军事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信源:抗美援朝英烈谱丨“一级英雄”郭忠田. 中国军网

0 阅读:44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